曾国藩认为军队应该拥有、保持的勃勃生气,旺盛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主要有“新气”、“朝气”、“初气”、”锐气”、“正气”、“方新之气”、“常新之气”、“忠义之气”、“振奋之气”、“勇气”、“一往无前之气”等等。如他所说:
大约用兵无他谬巧,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唯荀铦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忽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敝,此善于用气者也。
这里,曾国藩就讲到“有余不尽之气”、“初气”、“气”、“锐气”、“用气”等不同形态的气,其侧重的含义略有不同。比如军队早晨列队出门寻找战机,士兵经过一夜的休息、又刚刚吃了早餐,加上对要去执行的任务的好奇、向往,急于立功的,以及领导者的鼓励,士气高昂,战斗强烈,这是“初气”、“新气”、“朝气”、“方新之气”等。“忠义之气”、“振奋之气”、“一往无前之气”,更多的体现了“气”的质地,凝聚了思想、道德的内容。他认为:“惟军旅之事,必有毫无瞻顾之心,而后有一往直前之气。”“毫无瞻顾之心”,是指“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曾国藩赋予勇气以道德的内涵、正义正气的内涵,他的军队有“常新之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战斗力与战斗意志,能够团结一心,够结硬寨、打死仗。
曾国藩认为军队长期积累的恶劣风气,是严重影响与损害军队战斗意志与战斗力的歪风邪气。主要有“暮气”、“旧气”、“惰气”、“浮气”、“骄气”、“习气”、“惰弱之气”、“ 久疲之气”、“陈腐之气”等等。他认为,任何一支军队,只要时间一久,各种不良的习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滋生出来。湘军到了后期, “暮气”、“惰气”、“久疲之气”越来越重。有一段时间,湘军由两支部队驻扎在皖南祁门一带,这里是太平军进攻的重点,经常打仗,有个叫唐桂生的湘军将领产生了骄矜之气,看见别的友军出门打仗不配合,友军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出手相救。对此曾国藩很恼火,很气愤,多次写信、写批文批评唐。在曾国藩的批评教育下,唐的态度有所好转。
曾国藩认为有些客观因素也是造成团队精神衰竭的原因。军队中最害怕的就是疾病流行。1862年5月曾国荃举兵进扎雨花台后,军队中流行疾病,死亡人数高达1万多人,进兵宁国一带的鲍超部,因疾病而死的过半。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死于疾病。疾病对军队的影响很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湘军也能打胜仗,打恶仗,究其原因,与曾国藩平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上分不开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