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七章 刚圆交际协调艺术(1)
    第十七章刚圆交际协调艺术(1)

    有刚有圆,刚圆互济,是曾国藩领导术的重要内容。这种领导术,具有广阔的使用空间与领域。比如夫妻之间,就需要讲究刚柔术。夫妻之间,一刚一柔是最好的搭配;两人都刚,难以和谐,一旦遇到矛盾,会互不相让,从而导致冲突。班子的搭配,应该讲究刚柔结合,大家强硬,就会“火拼”内耗;大家都很柔,班子则缺乏战斗力,不能集中智慧做好工作。父母教育子女也需要刚柔术,一味的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教育子女,往往适得其反。一般来说,领导者以刚柔来划分,可以有三种类型:其一是刚毅型,比如早期的曾国藩、左宗棠等;其二是柔和型,像李鸿章;其三是刚柔结合型。曾国藩在领导风格上有一个由刚向柔转化的过程。他说: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柔互用,是曾国藩领导术的一次升华。开始一段时间,曾国藩的领导风格没有经历复杂实践的考验,追求理想状态,内方外方,内刚外刚,说话做事率性而为,不注重协调、协同,不注重别人的感受。经历挫折后,讲究圆融艺术,外圆内方、外柔内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太刚则折

    曾国藩在北京十多年的时间,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性质都比较单一。他一心追求学业上的不断进步,刻苦钻研理学,不停地反省自己,塑造自己道德家的光辉形象。结交朋友,探讨各种学术上的问题,编织自己的人脉网。参加由道光皇帝亲自主持的晋职与差事考试,职务由普通翰林升迁到正二品“副部级”。他思考国家大事,寻找经世济世的良方,咸丰初年他上的几道奏章,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他性格刚直,态度强硬,作风刚毅。不满达官贵人做派,反感官僚衙门作风,立志整顿官场靡费昏晕作风。

    1852年底,他就是保持着这一领导风格,来参与湖南的团练工作的。曾国藩丁忧之前是正二品礼部右侍郎,按照明清时期丁忧制度,不管多高的职务,一旦丁忧职务就被免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是无职无权的人。作为一个虚职、一个帮办人员,要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得到上级的支持,二是自己能干、肯干、敢干。得到上级的支持,就是拉虎皮做大旗,就是获得尚方宝剑。这是很多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领导者最善于使用的领导术。曾国藩就是利用这一招将湖南复杂的局面控制下来的。张亮基是一个老好人,能力虽然差一点,但是心胸比较宽广。曾国藩到省城后,两人进行了深刻的会谈,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就像后来的骆秉章对左宗棠一样,将大小事务一手交给了曾国藩。两人思想统一后,曾国藩立即向咸丰上了一道奏章,畅谈了自己创办团练、整顿社会治安的想法。咸丰看了之后,很高兴,立即批复,要求他“剪除百恶”“保卫善良”,要他“悉心妥筹办理” 团练“以资保卫”。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