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对联,前一句说的是官场一切,就像太阳照在海面,显出很多的鲜花,虽然好看,但那是虚幻的,是不切实际的。后一句说的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典故,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副对联的含义就是:你们的心思我知道,我的心思你们也要知道!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动,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众将围在曾国荃之后,观读联语,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各式各样表情不一。曾国荃于是用黯然的声调对大家宣布说:“大家不用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干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以十四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
湘军将领大多是曾国藩一手带出来的,对于他们的那点想法,曾国藩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没有曾国藩的维系,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真的难说。
据说,胡林翼、李元度、彭玉麟、王闿运、左宗棠等人都曾暗劝曾国藩力主东南半壁江山。安庆战役后,李元度向曾提到“王侯无种,帝王有真”,胡林翼留有“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其有意乎”的纸条,左宗棠有“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之联,彭玉麟有“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的劝说。这些都是传闻,不足采信。王闽运是曾国藩的蒯通,游说曾国藩造反最激烈。经常劝曾国藩“彼可取而代之”,被曾国藩以“妄”付之。王一直不得意于曾国藩,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在衡阳及成都讲学时骂“曾大不受抬举。”晚年自挽:“纵横计不受,空留高咏满江山”,表达自己对曾国藩的不满。
不管这些事情是真,还是假,有一点可以说明,不管是时人,还是后人,有很多对曾国藩缺乏足够的了解与理解。曾国藩是一个深受孔孟思想熏陶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典型的儒家代表。试问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这样的知识分子举起过旗子,造政府的反?经历了长期战争的残酷环境,看到战争给人民、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灾难,一个有着大爱大憎的人,不可能会产生再造战争的心理。
做好湘军将领工作,最重要的人是曾国荃。曾国荃功劳最大,他的队伍也最能打,数量也最多,威信也最高。朝廷最怕的也是他。谕旨中点名批评的也是他。做好了他的工作,湘军的工作也就做好了。曾国藩大量、密集地给弟弟输灌道家思想,教育他懂得 “花未全开月未全满”、“下岸想好上岸”、全身而退等道理,劝他做到“胸次浩大”,并且在他四十一岁生日的时候,专门写了13首绝句,以此劝慰他。这里我们选几首以飨读者: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