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六章 呵护湘军集团安全(4)
    第十六章呵护湘军集团安全(4)

    第三件事,查幼主。金陵攻克后,曾国荃部搜杀三日,没有发现幼主洪福瑱。所以曾国藩7月7日上奏,报告洪福瑱的下落,说:“洪福瑱以十六岁童騃,纵未毙于烈火,亦必死于乱军,当无疑义。”然而7月25日接到15日的上谕,上谕提到左宗棠上奏报告洪福瑱的下落,说洪福瑱于6月21日由东坝逃往广德,26日被黄文金迎入湖州,当时湖州还在太平军手中。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洪福瑱的出逃可能成为一面旗帜,有理由号召义军、组织义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少见的,秦末项籍、项羽起事打的是楚怀王后代的旗帜,陈胜、吴广起义打的是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明朝的朱元璋打的是小明王的旗号。清廷借题发挥,严厉指出:洪福瑱“必将号召群逆,为久踞之计。”要求对“防范不力之员弁,从重参办”。

    第四件事,要报账。战争刚刚结束,清政府就下谕要求各地分年分起、报同治三年六月以前收支总数。军务报销是国家制度,于理说得过去,于情难以做到。打仗十年,收入复杂,开支也复杂,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糊涂账。报不清账,有一批人会受到处分。这些人当然是湘军集团的人。

    这四件事可以说是“冠冕堂皇”,完全上得台面,但是潜台词却是很硬扎的,属于绵里藏针的那种。曾国藩自然看得很清楚。处理不好,湘军集团就很危险。一批人会掉脑袋,一批人会坐牢,一批人会开除公职。面对这样凶险的局面,曾国藩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首先是化解湘军高级将领的激愤情绪。

    四道谕旨下来后,湘军将领可没有那么冷静,他们是经历了长期战争洗礼的,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曾国藩最怕的就是这一点。

    据说,有一天晚上,三十多名高级将领忽然会集大厅,请求曾国藩接见。他们来的目的就是集体表忠。当时曾国藩正好审讯李秀成,中间休息。他问,九帅有没有来(曾国荃在家排行第九,故称九帅)中军回答,没有看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荃到后,曾国藩进入大厅,一脸肃敬,众将肃立,整个大厅庄穆寂静。大家落座后,曾国藩什么也没有说,在一张大红纸笺上挥笔写了一副对联,然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就退入后室。这副对联是: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如!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