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咸丰同意办一大团的尚方宝剑,曾国藩就可以凭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件事,但是真正要办几千人,甚至上万人,还需要一个条件,即是否需要那么多人。如果不需要,他却训练那么多的勇,那样咸丰就会怀疑他的用意,及时制止,甚至处罚于他。所以,1853年8月到衡阳之前,他一直是小打小闹的。到衡阳后,他的目标就更大了。这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真正办大团的机会成熟了。一是太平军占领南京,建立了新政权,为巩固新政府,发动了西征与北伐,安徽、江西、湖北战事告急,而清朝没有足够的,甚至像样的军队调往这几个省,亟需增援部队。二是江忠源出省征剿,需要家乡支持。湖南派出由兵、勇组成的3600人出省支持,7月南昌一战,湘勇大败,死亡70多人。
形势的变化使曾国藩看到创建一支军队的曙光,产生了“不若精练楚勇万人,除江西现有之勇,再添六千人,概交令兄岷樵统带,以为扫荡群盗之用”的想法。他的理想也由单纯的保湖南提升到“意欲再练劲旅,重养声威”、“保天下大局”,他的信念也改变了,“但使此身有丝毫利益于国,亦不复坚守不出省之说”。说实在的,这个时候,清朝的半壁江山已经落入太平天国的手中,而且太平军气势如虹的西征、北伐、南讨,让咸丰焦头烂额。清军虽然在南京城外建立了江南大营、扬州建立了江北大营,但是自安徽到武汉的千里江面,就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咸丰就像是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哪里凉一点就往哪里逃。所以当他听说曾国藩训练了6000人的时候,一个最急切的想法就是尽快的将这支军队拉到战场上去,而没有考虑该不该由曾国藩来建立这样一支军队。
曾国藩与清廷的第一次博弈,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巨大的事业平台。随着这支军队的建立与建功,曾国藩与咸丰的博弈逐渐展开、升级,为此曾国藩付出了漫长的时间代价。
不惜正面冲突
好不容易组建了一支军队,现在曾国藩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支军队由谁来指挥?如何行动?就曾国藩而言,他当然想把这支军队操控在自己手里,按照正确的决策行动;不过这是曾国藩的单方面想法,咸丰是不是这么想的?我想,作为国家的最高统帅,理所当然想获得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事实上,咸丰也是积极主动地来调度曾国藩。
1853年9月,太平军西征攻克黄州、汉阳。湖北告急。咸丰连续3次下旨,要求曾国藩“赶紧督带兵勇船炮,驶赴下游会剿,以为武昌策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