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五章 博弈湘军指挥权(2)
    第十五章博弈湘军指挥权(2)

    从创办团练的具体做法看,“乡村宜团而不宜练;城厢宜练而不宜团。然鄙意以为壮勇贵精而不贵多,设局宜合而不宜分。湘潭、宁乡两县各交界之所,不必另立练局境上。城内总局人数亦不必多,但得敢死之士四百人,则固可以一战。要须简择精严,临阵不至兽骇鸟散,则虽少亦决其有济。”

    这里有三个意思:一是只在长沙省城设立一个练局,长沙俯近的城市不设;这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人数问题,不求多只求精,400人为宜。三是强调人员的素质,选人精严,临阵不怕,也就是说用得上场,不是拿来做摆设的。

    有了全新的理解不等于就可以建立一支全新的、强大的军队,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同意。地方政府很容易搞掂,当时担任湖南巡抚的是张亮基,他正需要一个能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曾国藩的到来无疑是满足了他的要求,曾国藩的主张,他是完全赞成的,并且全权交给他去办。

    得到张的支持容易,得到咸丰的支持难。为此,他专门上来一道奏章来阐述自己的主张。

    长沙重地,不可不严为防守。臣现来省察看,省城兵力单薄,询悉湖南各标兵丁多半调赴大营,本省行伍空虚,势难再调;附近各省又无可抽调之处,不足以资守御。因于省城立一大团,认真操练,就各县曾经操练之乡民,择其壮健而朴实者招募来省,练一人收一人之效,练一月有一月之效。……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务。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其济,不求速效。诚能实力操练,于土匪足资剿捕,即于省城防守,亦不无裨益。

    这道奏章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抓住了领导者最关心、最需要的心理。他从当时最实际的长沙防务入手,指出长沙兵单力薄,不够防守,因此需要创办一大团来防守省城以及镇压省内土匪。省城的防守,一省的安定,当然是咸丰最关心、最重视的。曾国藩创办大团的出发点与目的,非常切合咸丰的心思,因此,他没有理由拒绝。第二个特征是在实际性问题上虚晃一枪。这个实际性的问题就是究竟大团要办多大。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没有具体说,也不好说,说了就不好办。所以他避实就虚,谈选择勇的标准、谈训练的方法、谈训练的目的。这些问题其实不是咸丰所要关心的,咸丰应该关心的是你这个团究竟要办多大,大得他是否能够容忍。为了进一步转移咸丰的视线,曾国藩阐述了国家军队不能战的原因。随着太平军从广西到湖北,咸丰已经撤了不少大员的职务,也深知旧军队的弊端,因此当曾国藩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一定也是心痛的。因此没有仔细思考,就签发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