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卓有成效的激励术(5)
国家定制,以兵权付之封疆将帅,而提督概归其节制,……该镇好攻人短,讥评各路将帅,亦有伤于大体。当此寇乱未平,全仗统兵大员心存敬畏。……今该镇虐使其下,气凌其上,一似此心豪无畏惮者,殆非载福之道。凡贫家之子,自恃其竭力养亲,而不知敬畏,则孔子比之犬马。乱世之臣,自恃其打仗立功,而不知敬畏,则陷于大戾而不知。嗣后,该镇禀命而行,不可擅自专主,渐渐养成名将之气量,挽回旧日之恶名。此不梗令之说也。
以上三者,该镇如能细心领会,则俟军务稍松,前来禀见。本部堂于觌面时,更当谆切言之,务令有益于该镇,有益于时局。玉成一名将,亦本部堂之一功也。
试之以文,就是文化考试。主要是作文。曾国藩极其重视文化考试,以此选拔人才。1864年,他攻下金陵后,上书朝廷,请求批准乡试。当时,江南已经十多年没有举行乡试,江南贡院也破坏殆尽。曾国藩拨出专款,修复贡院,并于当年年底举行乡试。这次考试,对于迅速平复江南士子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经过战乱的江南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恢复了正常,走上了正轨。
考之以事,就是让人才到工作实践中去学习、提高。曾国藩所说的:“人才以历练而成”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刘铭传的长处是果敢侠义,短处是缺乏渟蓄。为了培养他坚忍的领导气质,曾国藩采纳他河防策略,并且安排他守沙河,目的就是“教之以坚忍,正所以勉其海量,进之于渟蓄也”。以刘铭传的骁勇,终成一代名将,首任台湾巡抚,曾国藩功不可没。
督责艺术
奖励、教育固然极其重要,但是如果领导者单纯只讲奖励、教育,那么未必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许正好相反,奖励助长骄横跋扈,教育也只是耳旁风。这种情况,在人治的国家表现得特别的明显。在人治的国家,治理主要依靠领导者的品德去影响人,而不完全是靠健全的法令制度。晚清之所以走到濒临崩溃的边缘,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法制松弛,恶人恶事得不到铲除,社会、国家也就一点一点的发炎溃烂,以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1859年的直隶官场就是一个溃烂的官场。据他记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