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效果不错。它可以激发众人的斗志,人人向上,争取好的成绩。对那些技艺差、懒惰不勤者也是一个鞭策与鼓励。不过这样的好措施,过去难做到,现在也做不到,将来恐怕也难以畅行啊!活着的有奖励,死者也有奖励,那就是立祠。一般的集体立祠,贡献大的建立专祠。在封建社会,这是对死者最大的奖励与安慰,活着的人也会以此为榜样,努力向上,尽量做好。
教育艺术
曾国藩是相信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的。对于人的智力,他认为也是有区别的,粗略分为“上智”、“下愚”,“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扰扰万众,大率皆中材耳。”中才,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相近之智”。他以围棋与写字做类比论证:
以围棋论,生而为国手者,上智也;屡学而不知局道,不辨死活者,下愚也。此外,则皆相近之资,视乎教者何如。教者高则习之而高矣,教者低则习之而低矣。以作字论,生而笔姿秀挺者,上智也;屡学而拙如姜芽者,下愚也。此外,皆相近之资,视乎教者如何。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生来智商高,读书、写字、下棋等等,看上去他们不要花什么工夫,可是成绩却比那些努力十倍的人要好。有些人尽管百般努力也难以取得好的成绩。这就是智商高低的不同。有智商特别高的人,也有智商特别低的人,但是一般人智商相近。智商相近的人,能否成为优秀人才,关键是后天的教育与学习。这是情商问题。情商高的人,智商一般也可以成为杰出的人才。曾国藩认为:
古来做好人的,并非生来就好,亦是好师、好友、好榜样,渐渐教劝,渐渐变化,不知不觉便走到顶好的路上去了。做好官的,也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做名将的,也要好师、好友、好榜样;方易于渐染成器。倘若有坏师、坏友、坏榜样,亦不知不觉便走到顶坏的路上去了。
中才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走到顶好的路上去,也可以由于教育不良的原因,可以走到顶坏的路上去。“中材可与为善,可以为不善”,关键是教育,“导之东而东,导之西而西;习于善而善,习于恶而恶”。担当教育的重任,是各级领导者。
督抚之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也;其广咨忠益,以身作则,即取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为之不厌”也。为将帅之于偏裨亦如此,为父兄之于子弟亦如此,为帝王之于臣工亦如此,皆以君道而兼师故,故曰“作之君,作之师”,又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皆此义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