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用人术(下)(6)(2/2)

    是不是只要是人才,就做什么都可以呢?就可以不顾人才的特点随便安排就行呢?不可以。用千里马去守街、用牦牛去捉老鼠、用贵重的宝剑去劈柴、用夏商周三代的鼎去垦田都是不合适的。杰出的人才只有“器使而适宜”时,才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人才效益。将不同类型的人才适当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所长,以“奏神奇之效”,是曾国藩用人的总的特点、总的方法。他主张“驭众之道,愈简愈妙”。具体岗位安排具体人才,如办理厘金,主张“多用小者,少用大者”。因为厘金是具体、细致的工作,需要小才,不需要大才。讲究操守,不看重地域,不管是官还是绅,只要有德有才,就可以使用。“用人之道,官绅并重,江楚并用,取之欲广,用之欲慎”。因此在用人循序上,他注重个性化用人,即根据人才的特点做好人才的安排。

    根据人才的能力大小来使用人才,不让人才过度负重,是曾国藩个性化用人的一个重要做法。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是领导者必须了解的。一个人只能挑50斤,却要他担100斤,结果是把腰给压折了,事情还是没有办好。他说:

    譬诸担夫,力能负百斤者,增至百二十斤则汗流而蹇,增至百五十斤则僵踣矣。臣力本不胜百斤,今且增至数十倍之重,僵踣不足惜,倘遂贻误大局,敢不祗惧。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个人的能力不够,却将安排他做超出他能力范围的工作,其结果是导致事业的失败。历史上,这种因不量才用才的错误不少。曾国藩对自己的短处看得很清楚。1864年秋,朝廷要他去湖北、安徽、河南交界处指挥剿捻的工作。他上奏朝廷推辞不去。他的理由就是自己是挑100斤的,而不是挑200斤的。他认为亲临前线指挥是他的短处。倘若亲临前线,他不能不发号施令,下级指挥官就会为唯其马首是瞻,他们的指挥才能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发挥。清廷看到曾国藩的奏章后,取消了原来的决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