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用人术(下)(5)
安庆收复后,朝廷任命彭玉麟为安徽巡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湘军又多了一个地方大员,但是彭玉麟一直不肯任职,曾国藩也认为朝廷的安排不妥。他上奏朝廷说:
至彭玉麟身任皖抚,自应亲往北路督剿。惟颍、亳一带,苗、捻各股纵横布满,为抚臣者,须有陆路马步强兵,乃足以立国威而定民志。彭玉麟素统水师,并未带有陆兵,亦未在陆路打仗,一旦舍舟登陆,似觉用违其长。颍、寿虽原有兵勇、骄疲日久,殊难得力;若另行召募,战守皆不可靠;若调拨别部,恩信又不相孚,且现在得力之军,皆分防最要之地,即抽拨亦不能多。彭玉麟只身前往,于事何济?况水师转战数年,肃清上游千余里,实赖杨载福、彭玉麟二人互相维持。杨载福现奉恩准回籍省亲。明春假满回营后,或陆军下剿金陵,杨载福、彭玉麟两人者,当一赴下江,一留上江。或贼匪回窜楚境,两人者,当一援鄂江,一防皖江。江面太长,实非一人所能照料。彭玉麟一离水营,驰援颍、寿,陆路难收夹击之效,水师实有挫失之虞。是以该抚两次奏请开缺,臣未便劝阻,并为缄商袁甲三勿再奏催。可否仰恳圣俯念北路防剿关系至重,另简素统陆兵威望卓著之员接任皖抚,俾彭玉麟仍带水师,于南北大局两有裨益。
曾国藩分析了巡抚这一职务的特点与对人才的要求,在当时的情况下,担任巡抚必须有一支陆军、骑兵可以调度,才可以驾驭有方,办事得力。实际情况是,不仅国家没有经制兵在安徽,而且彭玉麟也没有陆军,要是新募一支,战斗力一定不强。湘军分布各地,抽调不方便,同时,彭玉麟的长处在水师,水师离不开彭玉麟。一个人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危害,这是为人择官的结果,是曾国藩不愿做与不愿意看到的。根据这一建议,朝廷改任李续宜担任安徽巡抚,彭玉麟还是留在水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