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用人术(下)(4)
按照事业的要求用人,曾国藩第二个重要的做法是和谐用人。曾国藩认为:“凡两军相处,统将有一分龃龉,则营哨必有三分,勇夫必有六七分,故欲求和衷共济,自统将先办一副平恕之心始。”统领的团结是治军的重要保证。用一个人必须能够起到团结湘军、和谐全军的作用。最典型的是关于小池驿战役前总人选问题。1859年底到1860年初,曾国藩、胡林翼精心策划了以太湖、潜山为核心的小池驿战役。这次战役是湘军全面向安徽境内推进的重要战役,是实施安庆攻城战重要的外围战,成功与否关系到湘军的成败与今后的走向。当时荟萃于此的湘军主要有四支:多隆阿一支、鲍超一支、唐训方一支、蒋凝学一支。湘军已经包围太湖、潜山,曾国藩驻扎宿松,后来曾国荃也由江西赶了过来。这么多的将领云集于皖西,需要一个前敌总指挥以便统一调度指挥。谁可以胜任这一职务呢?曾胡两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曾主张采用鲍超,胡主张使用多隆阿。胡林翼是想“伸一抑一,用其归一之力”,即伸展多隆阿、抑制鲍超,已达事权归一;而曾国藩的用意是想“用其赛胜之力”,即让两个争胜。他在写给胡的信中很清楚说到:
细察舆论,近年鲍之战功比多更伟,而多好理坟山争斗等讼事,又绅士,颇为官民所憾。其才似宜将少,不宜过多。多、鲍二公正以彼此争胜、争强故,各自力战,不肯落人后。若鲍归多统,则多之意满而鲍之兴沮,彼此皆无争胜之意。
使用多隆阿存在分裂湘军的危险。这是因为:一、多隆阿看不起文人带兵,常常“词气骄亢”,讥讽、挖苦、甚至轻视曾国藩等,湘军将领多文人出身,对多隆阿的态度怀有不满;二、鲍超近来战功多于多隆阿,并且不服多隆阿的为人;三、1858年与李续宾发生冲突。正如曾国藩告诉左宗棠所说的“推多公为总统,人心有不甚帖服者”,湘军将领内心的不满逐渐表现出来。李续宜以老母病重不来安徽,鲍超以母病为由要请假回四川,唐训方想去淮北,蒋凝学不久将调归李续宜。曾国藩为此告诫胡林翼:“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言外之意就是在前总的任命上要慎重。这个人选问题,两人书信往来争论一个月之久,没有确定。后来,曾国荃来到,论资历、才华、声望都高出多、鲍以及其他人,是前总不二人选。出于维系湘军的团结,曾国荃主动提出服从多隆阿的指挥。曾国荃都愿意归多指挥,其他将领也就没有意见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