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以生杀予夺之权授之督抚将帅,犹东家以银钱货物授之店中众伙。若保举太滥,视大君之名器不甚爱惜,犹之贱售浪费,视东家之货财不甚爱惜也。介子推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余则略改之日: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假大君之名器以市一己之私恩乎!余忝居高位,惟此事不能力挽颓风,深为惭愧。
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者,过滥推荐使用人才,不爱惜国家给予的权力,是不好的表现;但是一味地谨慎,该推荐、该提拔、该使用的人才不推荐、不提拔、不使用,或者推荐、提拔、使用不得当,也是不好的。开始一段时间,曾国藩在用人上就存在过分谨慎保守的一面,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启用人才。1854年湘军成就卓著,大小胜仗数十次,其中收复湖南、崇阳、通城、武汉、半璧山、田家镇、蕲州、广济、黄梅等。这是成绩是非常巨大的,清军从广西到江苏还从来没有取得过这样的成绩,甚至规模如曾国藩指挥的任何一次战役的胜利都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理应论功行赏。然而,事实是曾国藩显得“吝啬”,一年里,累计保举有功人员仅仅1107人。曾国藩不敢大胆大量保举,原因是过分谨慎。因为谨慎,生怕太滥,所以掩盖了他对推荐、使用人才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战争时期,很多人出来谋事,当兵打仗图个啥?还不是名?还不是利?还不是升官?这是人们追随他的基本动机之一,看不到这一层,而对他们要求推荐、提拔的呼声置之不理,甚至指责他们是“汲汲于功名”,这样的态度,就会挫伤追随者的积极性。没有作出成绩,不推荐、不提拔是可以理解的;作出了成绩而不推荐、不提拔,没有道理说服追随者。领导者讲究公心,就是要从这里开始。曾国藩开始没有看到这一层,也没有把握好这一层,所以一些人才离他而去。后来,他看到并认识到了这一层,改变了用人策略,加大了军功人员保举力度,1860年小池驿战役一次保举1597人,1861年四月保举鲍超一军1800多人,安庆克服后保举人数多达3295人。推荐力度的加大,调动了三军将士的积极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