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用人术(下)(2)
然而,在实职人员的推荐、使用上,他还是非常谨慎。他认为:
窃以人存而后政举。方今四方多难,纲纪紊乱,将欲维持成法,仍须引用正人,随事纳之准绳,庶不泥于例而又不悖于理。
强调使用正人君子,而不滥用人,用不好的人,是曾国藩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他推荐使用人才主要从三个层次下手:一是有功人员推荐,包括军功、后勤保障、地方行政出色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地方州县官员推荐使用;三是巡抚一级官员的推荐使用。这里我们使用“推荐使用”四个字,而不简单讲“使用”。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清朝大小官员的任命都要得到朝廷、吏部的批准,地方官员有推荐权,但是真正用谁不用谁还是朝廷说了算。曾国藩作为地方大员、国家砥柱,主要是为国家推荐人才。但因为曾国藩位高权倾,而且国家依靠他,所以,对他提出的人才使用计划,一般不予驳斥,因此,表面上是推荐人才,实际上是实用人才。
曾国藩用人出自公心,是为国家、为干事用人。有两种人他是不用的。第一是胆怯者。军队是一个需要人才的地方,但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使用胆小怕事的人,可能会造成某些危害。早年曾国藩想用湖南的一个叫徐有壬的官员到他幕府工作,徐不愿意,曾国藩事后说徐胆小怕事,不用也罢。第二是不使用冗员。所谓冗员,就是多余的人员,不能干事的人员。很多行政机关人浮于事,这些多余的人员就是冗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自唐朝以来就主张机构改革、消肿去冗,可是怎么也改不了革不去。曾国藩从一开始就不用冗员,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做法。他强调:
若无实在出色之处,介乎有用无用之间,则可不必多荐,以不收则空劳往返,收之则渐成冗员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