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用人术(上)(8)(2/2)

    “吏才难得”,“吏材乏满意之选”依然困扰着他。作为江苏、江西、安徽地方的最高领导者,手头缺乏足够的人才,州县官员不能安排到位,地方治理就无法搞好,领导者的政治理想、爱民思想、治国方略也就无法现实。对此,曾国藩非常着急。他写信给胡林翼说:

    得统领之才千难万难。此间日与酬对者,仅有护卫之三千人,及本府之官绅数人。见闻太陋,殊闷人也。庄子云:“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阁下以一省为笼,又网罗领封贤俊,尚有乏才之叹;鄙人仅以营盘为笼,则雀且远引高翔矣。

    为此,他采取三种措施,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以期达到“搜求人才博收杂进”的目。一是写信求荐,要求别人推荐人才。“文可为牧令、武可为将领者,望无惜时时汲引,冀收拔茅连茹之效”。用人才招致人才,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二是向邻省借人才。他多次写信向胡林翼借人才,“敝处(吏才)竟无一人,必求于鄂吏中”。怕胡林翼不答允,还许诺说一定加倍奉还。三是非常珍惜前来投靠他的人才,每次有人才来找他,他都要亲自接见。这样一来,他幕府与军营中的人才愈加多了。像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这样的大才也乐于为他所用。

    曾国藩搜集人才的第二次改变,是兴办洋务与促进国家自强。随着战争的深入,以及与西方国家、西方文化的不断接触,曾国藩认识到西洋国家的长处在于枪炮、轮船,而这正是中国的短处,因此决心效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中国自己的轮船。但是这方面的人才更是缺乏。他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以改变这方面人才缺乏的局面:一是广泛搜求。“刻下讲求实际,自须熟习风涛沙练,访求中国人才精于天文、算学,明于沿海地图者为上选,坚忍耐劳、娴于战守者次之,广为储才,以备缓急之用。”二是自己培养,“古今鲜现成之伟人,大洋亦鲜现成之船主。择其资质相近者,教以良师,需以岁月,或有成焉。”船长,就是舰长。当时中国只有驾驭木船的领导者,没有驾驭轮船的领导者。这方面的人才需要自己培养。三是派遣留学生去美国学习。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