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用人术(上)(8)
国藩现筹备战舰,水陆并进,虽薄劣之才,艰难之时,明知无补万一,而正大之名,忠直之气,固可以上对日月,下对鬼神。惟时势愈艰,识者多引避伏处。孤忱耿耿,谋而无与同,失而无与匡,是以奉书拜告足下,不以为下走之私聘,而以为国家之公义,不以为兵家讨伐之常,而以为孔门千古之变。幕府有奏章之职,有书记之席,刻已请邓君小耘充书记,欲以奏章一事烦左右。
足下雄才伟辩不如季高,文义雅健不如长公,而叙述明畅,老妪能解,则鄙人之所私好也。此间公定薪水章程;此二席者皆每月五十金,巨细条款悉以入奏,刊发粮台。明些乃天家之公糈,非主戎者所得私也。君家清德介声,诸季同守谋生之道,或尚求校文之馆,趋有司之门,不免啄粟裕田野,饮马于清渭,尚未能迥绝人世,何必出自人者皆义,而超自我者皆不义乎?若必以幽栖自喜,而已他辞却谢,则于二十年石交,毋乃少恝?恳切奉干,伏惟心鉴。
这封信说理说情,论国论家,讲公讲私,谋事谋业,气势恢弘,出乎至诚,读后而不愿意出山者,非良臣非好友;然而郭嵩焘硬还是没有去。接着,曾国藩又写了一封言辞慷慨的信,要求郭氏兄弟一定来一人。郭嵩焘、郭意诚毕竟是曾的好友至交,犹豫了一段时间后,两兄弟分别到他的幕府干了一段时间。
担任两江总督之后,曾国藩搜集人才风格为之一变。不仅重视军事人才的搜集,也重视行政人才的搜集。这种变化的出现,是随着曾国藩职务的改变而改变的,作为地方大员,不仅要讲求治军,更要讲求地方政务;不仅需要尽快改变军事上的被动状态,更需要“以吏治人心为第一义”。当时由于战争的原因,地方州县缺乏领导者的现象非常严重。据他记载:
安徽用兵十载,蹂躏不堪,人人视为畏途。通省实缺人员,仅有知府二人、州县二人。即候补者,亦属寥寥。每出一缺,遴委乏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