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广泛吸取他人智慧(1)
发挥众人智慧,集思广益是曾国藩重要的领导术。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能耐,终归只是一个人。如果做点小生意,一个人拳打脚踢,忙里忙外,自然是可以的;但倘若是一个团体,一个组织,领导者仍然以小生意人的意识去思考、决策,大包大揽,即使拳打脚踢,也难以有大的作为。特别是像干曾国藩那样的大事业,必然是集中众人智慧的结果。曾国藩说:
大厦非一木所支,宏业以众智而成。苟其群贤毕集,肝胆共明,虽金石而可穿,夫何艰之不济!
高楼大厦不是一根独木构建的,宏大事业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有了众人的智慧,不论什么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因此他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注重人才的广泛罗集。而在具体领导实践中,他从组织结构到决策制定,都注重发挥众人的积极作用。组织上做到分权配合,决策上做到缜密商量。他总结说:“于军事则赖诸将之匡扶,于吏事则资众贤之赞助。”明确指出自己军事、吏事都是依赖各位将领与各位贤才,而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他说:
至于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而施之于会城之内,尤易为人欺蔽。日之抵吾门者,或上书献策,或面陈机宜,大抵不出尊书三端之外,抑所谓阳娇者也。然因此而尽费吐握之风,则又不可。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我思古人,殆应如此,而区区则未逮矣。
1853年,曾国藩在长沙协助省政府办理军务,很多人就上门给他提建议。他们的建议主要是抓教育、强保甲、立文案。这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缺乏真知灼见与创建性见解。曾国藩强调,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领导者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决策问题,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主见,不被别人左右。这就好比是驾车的,手里抓住缰绳,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要是为别人左右,定会进入误区。可见,曾国藩集思众议也是有原则的。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吸纳别人的意见,像万千细流流入深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