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实用有效的学习术(5)(2/2)

    以敌为师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描写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展现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云变革。李世民有一句台词,颇有哲学意味。他说:太子没有好老师,什么是好老师,敌人!敌人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值得玩味的话。一个善于以敌人为师的人,是最有能力击败敌人的。以敌为师,就是要研究敌人,了解敌人,把握敌人的工作特点,工作思路。搞清楚敌人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才可以找到击败对手的弱点。曾国藩善于分析对手的战略战术,善于分析对手的作战意图,并从而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1860年春,李秀成导演了一场气势宏伟的大剧。他率领一支雄师猛攻浙江省城杭州。杭州岌岌可危,求援信雪片式的飞往江南大营。这个时候,和春、张国粱等再也坐不住了,派出重兵救援杭州。重兵被调出来后,李秀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回攻江南大营,并且一举攻破之。江南大营于1853年4月建立,为清军在南京城外的一支重兵,是咸丰皇帝的重要依靠,虽然没有多大作为,但是毕竟是一颗钉子,死死钉在太平天国的首都旁边,让洪秀全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至此,终于大功告成,洪秀全可以安安稳稳在南京城里当他的天王了。李秀成在这里采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声东击西,攻打外围中极其重要的城市,以蒙蔽对手的心智,将真实要进攻目标地的对手牵引出来,然后一举击溃,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智谋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常常使用的,但像李秀成这样运用的好和成功的并不多见。对这次战役,曾国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掌握了其特点,并且能够用以指导其战略战术的指挥。

    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李秀成、陈玉成将战略眼光转向安庆。当时曾国藩的军队已经对安庆成实施了重点包围。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集贤关一带,修筑深沟长壕,逐渐形成了全包围。安庆是曾国藩与洪秀全必争之地。李秀成、陈玉成积极筹划后,兵分四路于1860年底至次年春西进,其中江北一路由陈玉成率领,主要进攻英山、霍山,直扑武昌;江南三路,分别由李秀成、黄文金、古贤隆等率领,进攻浮梁、景德,鄱阳、都昌,彭泽、湖口,声势浩大,但是对于太平军的这种进攻,曾国藩一眼就看穿了。他指出:

    群贼分路上犯,其意无非援救安庆。无论武汉幸而保全,贼必以全力回扑安庆围师;即不幸而武汉疏失,贼亦必以小支牵缀武昌,而以大支回扑安庆,或竟弃鄂不顾。去年之弃浙江解金陵之围,乃贼中得意之笔。今年抄写前文无疑也。无论武汉之或保或否;总以狗逆回扑安庆时,官军之能守不能守以定乾坤之能转不能转。安庆之濠墙能守,则武昌虽失,必复为希庵所克,是乾坤有转机也。安庆之濠墙不能守,则武昌虽无恙,贼之气焰复振,是乾坤无转机也。弟等一军关系天地剥复之机,无以武汉有疏而遽为震摇,须待狗逆回扑,坚守之后再定主意。

    曾国藩在这里对太平军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太平军的真实意图,就是要救援安庆。随着战事的进行,太平军在菱湖中部建设了19座堡垒,对曾国荃施行反包围。针对太平军的真实意图,曾国藩制定了坚守安庆的策略。那就是坚决不分兵,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来犯之敌。这一战略思想的来源就是对李秀成战略思想的分析所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