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冲货、砸价治理(21)
从企业角度看,怎样能让培训真正产生生产力?
靠学员自觉地变成“有心人”吗?别做梦了,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寒假作业是哪一天才写的?老师不天天检查作业,你会天天主动写作业吗?
要有企业行为推动把培训的内容内化,把课堂上的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改善动作,目前我看到这方面企业里大概4个做法:
1.现场录音录像
培训的时候,有家企业安排人在下面录音录像(培训协议上签订不允许录音录像)。被我发现之后,老板满脸通红一个劲道歉。结果过了两年之后,这家企业又找我讲同样的课程,原因是他的员工都换完了,又来了一大批新人,而且学员一致反映看光盘没意思,还是找“活人”来讲课比较过瘾!第二次授课之后,他们一致反映:“你讲的跟光盘不一样”。
思考:
培训时录光盘意义不大,除非你想当老师出去讲课,而且我讲的课很多都拍成了光盘,网上一查盗版光盘一盘才卖5元钱,你去买就行了吗?
再说了,如果听光盘就能取代老师现场授课,那么哪个老师还会拍光盘?同一个老师同一门课如果半年一年不更新,这门课肯定逐渐被淘汰。
2.内化培训课程复制培训师
在美的、tcl等企业培训时,看到这些企业的培训经理自己就是不错的培训师——他们出去听一些基础素质的课程(比如沙盘演练、3t训练、时间管理、卓越销售人员的良好习惯等),把教材拿回来强行记忆,反复练习,以后这些课程就自己讲,不用找外面的老师了。
思考:素质类的课程内化是很容易的,但是销售管理类的课程内化就需要讲师的功力了,真的很有功力的销售精英、管理干将,大多数企业是不舍得让他作培训的——赶紧给我干活去。
3.培训部主导的行动计划工程
企业的培训部比较负责,培训后他们会按照我前面讲过的方法要求学员提供课后感,自我行动计划和行动总结,甚至要求学员下去再给自己的下属把我讲过的课转训一遍,把自己的讲义和学员评估交上来。
思考:想法不错,但布局有问题,这些行为都停留在督促学员加强个人课后学习和实践的层面,学员应付差事交些报告就了事。再说了,这批学员要是走了怎么办?
4.把培训内容内化成企业流程和制度,并加以推动贯彻
笔者2007年给统一企业作各区域巡回培训,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专门有一位协理级的高层干部和我同步巡回。白天我讲课,晚上这位协理根据我讲的内容出一个主题,全班同学讨论怎样结合老师讲的内容,制定和更新本公司的标准,然后作为制度全区域推行。
思考:管理就是一个强制和引导团队成员去执行的过程,听完课觉得有些地方讲得很对,切合实际,怎么办?指望员工自觉学习、自觉提高是不可能的,能产生持续推动力的就是企业的制度、流程。统一企业的培训后管理力度,是笔者在近千家企业的培训经历中难得一见的案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