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相信就能看见(5)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此刻小刘的表情该如何尴尬了。没有求对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由此可见,求对人是敢于要求的先决条件。顾客分为三种类型:使用者、买单者和决策者。而本节所讲的求对人,其实就是找准决策者。
那么,决策者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发现决策者?
先来看看几种常见的购物模式:
自己做主给自己买
如果是自己做主给自己购买,其购买特征是:独立意识强,不太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集使用者、买单者、决策者三种身份于一身。这时候直接要求其成交就可以了。
自己做主给别人买
这类人的购买特征是:有购买能力、选择能力,但购买意向模糊,因为自己不是使用者,且无法得到使用者明确的商品需求信息。购买方虽然能够决定购买,但只能决定一半,还有一半需要根据产品使用者的喜好。比如,有位顾客给别人买生日礼物,自然要考虑买的东西会不会被对方接受。这时,产品的购买决策权就被这样分配了:买单者50%,使用者喜好25%左右,导购25%甚至更多。因为顾客的需求信息不全面,他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担当顾问的人来为他指点迷津,选出购买的产品。对于这类人群,导购需要通过咨询以了解使用者的消费及生活习惯,进行引导成交。
代替别人购买
这类人的购买特征是:购买目的明确,商谈弹性较小。这类购买模式真正的决策者其实是产品的使用者。面对这种情况,导购需要通过询问以获得更多的产品需求信息,推测出产品使用者的底牌,从而获得成交。
再来看看多人购物模式的几种常见情况:
家庭式购物
一般来说,家庭式购物的决定权(包括男女情侣之间的消费决定权)一般都在女方手上。一方面,女性的自由时间比男性多;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会精打细算,且购物经验丰富,并善于讨价还价,能决定购买产品的档次。当然,如果是购买大件商品或较贵重商品,就需要观察谁能更加合理地提出购买方案,不能太早断定决策者就是女性。导购需要询问以便判断究竟谁能够做主,比如,当使用者已经看好了一款产品时,试着问他一些选择性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