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企业策划力短板困局(4)
这是发生在华南某区域的一个市场策划案例,却也是一个典型的对标案例。
首先,案例前半段,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外行策划了内行。作为一个以传媒策划出身的广告公司,在不了解啤酒行业、啤酒市场、啤酒消费人群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低端的媒体,虽然《生活晨报》发行量较大,但它的读者群却是普通市民阶层,也就是说,面对的是一群消费能力有限,与产品匹配度不高的消费群,它与风花高端的目标消费群定位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导致这次推广活动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
而案例后半段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选择的媒体《大观周刊》,是一个高端杂志,其读者群恰恰是风花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可谓媒体与目标顾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其选择普尔斯马特超市的会员顾客,其实是看中了持卡消费者,一般都是有着较高消费能力的顾客,而这恰恰也是风花啤酒的目标顾客群。
其次,案例前半段的失败还在于缺乏对活动的大张旗鼓地宣传,仅仅在《生活晨报》上的广告版面“广而告之”。这样做的缺陷是,不能对此次活动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和监督,不能够形成首尾呼应、互动的传播效应,而案例的后半段,则除了《大观周刊》进行广告传播外,还配合这家最大的连锁超市普尔斯马特的dm、海报、条幅、pop等宣传物料,展开了全方位的宣传,因此,参与人员面广而数量多,宣传效果较高。因此,一个活动的策划成功,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个单点就能制胜的问题。它需要聚焦资源,但又需要其他一些配套的措施来做保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