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搞清楚公司请你来做什么,你缺的是业绩(3)
一家外企的主管曾经在对下属的一次会议中这样说过:“don’t think that hard hours。”是的,工作时间长并不等于努力工作,往往那些善于工作的人,通常都不是死努力的人,他们都明白,只有合理利用时间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赵坤在一家外企工作,他每天都处于繁忙的状态中。他的工作任务是记账、理账、订账、接待与单位有业务联系的人。赵坤每天早去晚归,忙得晕头转向,却还是觉得有很多活没有做完。
一天,老板来到赵坤的办公室,用关切的口吻问他近来的工作情况。赵坤就把工作的实际情况告诉了老板。赵坤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得到老板的表扬。可是老板却说:“以前的会计是单位的总账会计,并兼管了下面一个小厂的账目,工作的时候却不像你这样。换了你后,我怕你一时适应不过来,就没有让你管小厂的账。不过,据我观察,你却特别忙碌。我考虑了一下,决定放你两天假,让你休息两天,仔细想想自己的问题所在。”
赵坤把自己关在家里,思考自己怎么才能改进自己的工作。再回来上班的时候,赵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列了个清单,并把每天的工作重点放在前面必做的位置,其余的也按重要性排序。就这样过了几天,赵坤发现自己也可以抽出时间去喝茶了。一个月后,老板找赵坤谈话,并把小厂的账目也交给了赵坤管理。
对你的老板来说,一个物超所值的员工意味着效率、价值和榜样。在办公室里,的确是有不少有心的员工想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工作却并没有多大进展,有时候即便员工本人并不想偷懒,但仔细观察员工工作的内容就会发现,很多员工总是不会正确的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只会闷头苦干。
工作效率是由工作方式决定的,而并非由汗水决定。如果你只是一个单纯为了工作而拼命工作的人,那么你的工作很快就会随着日益复杂的办公方式而磨损,渐渐你就会开始厌倦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觉得什么都是麻烦。
很多人都认为“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但是却忽略了工作时间长并不一定有成效。在工作中,我们会见到有不少内容被我们误认为是“工作”的一部分,事实上却属于无效劳动。要想减少工作时间,但是却还能保证工作质量,那么就要学会逐项减少无效劳动。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先处理急事而不是重要的事,另外还要注意区分重要的事情与紧急任务。工作是一项头脑运动,它不是单纯的如同生活中的体力活一样,只需下蛮力。当你匍匐在办公桌昏暗的灯光下,依旧还在努力的加班加点赶制工作任务的时,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应该改善一下工作方法。
在公司待多长时间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我们最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找出有多少无效劳动。降低无效工时的比例,工作起来会更加轻松自如,工作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