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给自己好的改变(5)
细节之所以称为细节,是因为它往往不是一个主体因素,有时它是一个意外、一个偶然,如佩特逊发现铅污染。当时,佩特逊的主攻方向是运用铅的同位素测定地球的年龄。这个时候,“铅污染”叩门而来。
要想抓住细节有很大的难度。关键看你的鼻子?嗅觉灵不灵?眼光毒不毒?大脑的科学细胞发达不发达?飞蛾投火早被人发现了,我们的祖先甚至把这种现象收入成语里,并从中悟到了一定的哲理,但却没有人从中发现具有张力的科学。卡拉汉教授却独具慧眼,一下子抓住了几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于是,一项科学发现问世了。
发现细节,表面上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本质上却是科学视野与科学素养的差别。当年,谢皮罗教授在放洗澡水时,发现水的旋涡总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发现这个细节的恐怕不止他一人,但揭示其中科学奥秘的却只有他自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自身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起着支撑作用。
发现细节的人,是细心的人;发现科学细节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人。
不要忽略偶然的事情
留住偶然,就是唤醒自己。机遇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头上。偶然性不管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而来,只能在富有科学和求索精神的人那里才会落地生根。有科学头脑的人,不仅善于抓住偶然,而且还会创造一个偶然出来。
原一平刚踏入保险推销行业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准客户。但是他除了知道那个人是某工厂的总经理之外,对其他的情况全然不知。
从此,原一平开始连续地登门拜访,但每次都被一位老人挡在门外。他每次都会告诉原一平说,总经理还没有回来,要不就是总经理去开会了。总之,原一平每一次都是兴致勃勃地去,但始终无功而返。
但原一平始终没有放弃,有时天还没亮他就出发,有时即使是深夜他也去,但一直是徒劳的。渐渐地,他逐渐了解到那位总经理的情况,他才领悟:原来他一直苦苦寻找的总经理就是那位老人。那时,他已经光顾了71次了。
可见,忽略偶然,很有可能使成功之路受阻。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是常识和规律。一只小鸟突然破窗而入,叫做偶然。规律性的东西,会一次又一次地再现;偶然性的东西,很可能出现一次以后,不会重复第二次。因此,在科学研究与科学发现中,科学家格外珍视偶然性的出现。因为偶然曾经不止一次地给人类带来丰厚的馈赠。
世界上几乎每位男士都要刮脸。但在一个世纪以前,刮脸都是用剃刀。
1895年的一天早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吉列先生用一把又旧又钝的剃刀刮脸,不小心把脸刮破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