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改变工作习惯(8)
压力无处不在,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中流砥柱的都市白领们,每天都周旋于繁杂的事务之中,其身心都经受着来自各方的考验。
适度的压力能激励人、鼓舞人,让人振奋,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集中,提高工作的动力。正所谓:“压力即是动力。”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和宣泄,日积月累就会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的不适。过大的压力会使人烦躁不安,让人神经紧绷,就像一把小提琴上绷紧的琴弦,稍不留意,一碰即断。
长期受压抑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以及其他类型的变态心理,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如妨碍工作进展、家庭和睦、事业发展。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压抑,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会减压,并能把它当做习惯应用的人,生活必然是轻松自在、幸福美满的。但是,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压力都来自于个人的习惯,这其中既包括思想习惯上的也有行为习惯上的。所以解除压力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我们要对自己的习惯作一次清理,把不好的习惯抛弃,把好的习惯保留下来。
——减轻情绪压力。
现实生活中,身心疾病数不胜数,每一种疾病都有其情绪上的诱因。
一个下属在和老板吵架,如果继续吵下去其结局必定被“炒鱿鱼”,那么我们这时就应改变自己的情绪习惯。比如我们可以及时地改变态度,或者暂时地依靠上司的意见去处理,还可以暂时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闭口不说话。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因为被炒鱿鱼而给自己造成压力。从而避免了接踵而来的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的后果。
——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疾病的产生,既来自外界也来自自身。当有压力时,应学会向依赖的亲朋好友诉说,以此便可理清你的问题思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如果有些事情我们无法对身边的人讲,我们也可以寻求心理医生。一些不便与身边人讲的事情在心理医生那里却可以全部吐露出来,从而得到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以此解脱自己的心理压力。
——把握健康的心态。
人人都有压力,没有压力的生活只是一种奢望,tcl掌门人李东生在谈到压力时说:“不是没有压力,而是要争取做到把工作当成一种带薪的愉快学习过程。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有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才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所以,我们应学会调整心态,把工作当做学习的过程,从而使自己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心理。
——改变生活习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