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人生,从改变习惯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改变生活习惯(2)
    第八章 改变生活习惯(2)

    在20世纪80年代,“过劳死”还一度是我们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日本工薪阶层的过劳现象。但是,如今它已犹如瘟疫般蔓延到了我们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我们的每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是事实。

    你要买车、你要供房、你要出国读emba、你要打败竞争对手、你要消费、你要事业成功的一切标志,于是你熬夜、你加班、你陪客户吃饭、你陪领导暴饮。然而,不到30岁你却已经有了将军肚,已经开始脱发早秃,已经开始出现忘记熟人名字的现象,有时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常感后悔。因而,你开始易怒、烦躁、悲观,你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总是没精神。你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但遗憾的是,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字的增多、事业的蒸蒸日上,这些现象并没有减轻的态势,反而变得更加强烈、更加严重。当然,你也知道这种状况很不好,于是你一直想着挺过去,想等事业到了一个阶段,就可以去休假了,可以去那些世外桃源放松一下,好好地休整一下了。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那一天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到来。更可怕的是,只怕这一天可能永远再也无法到来。

    疲劳是个危险信号,据科学观察:“过劳死”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大杀手,许多成功人士已带着一身的荣耀,却最终不堪重负过早地停泊在了人生的终点。

    “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正是我们在无休止的加班熬夜、在我们无尽的压力负担中突然降临的恶魔,使我们不堪重负的心脏走入了“生”的终结,使人的生命无情的画上了句号。

    别以为不停地工作是一种幸福的前提,是一种人生的优点。其实,工作与休息是相得益彰的,而且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时间思考。人的一生要懂得工作,也要懂得休息,否则非累死不可。就是工作再繁忙,也要懂得做到劳逸结合,及时地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尽量减轻心理负担。

    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最胖的好莱坞影星,名字就叫利奥·罗斯顿,当时他因演出突然心力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可是,医务人员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罗斯顿临终前曾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作为胸外科专家的哈登院长被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于是他便让人把这段话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后来,美国石油大亨默尔也因心力衰竭住进了这个急救中心。默尔工作繁忙,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所以,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也称这里为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但他出院后并没有回美国,也没有再继续做他的石油生意,而是卖掉了自己的公司,住在了苏格兰乡下的一栋别墅中——他是被医院楼上刻着的罗斯顿的话打动了。后来,他在自传中就曾这样写道:“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