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做善于用人之人(6)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上,曾国藩自己归纳出了三条途径,其一为课读,其二为历练,其三为言传身教。对于每一个幕僚,虽然他本身已经熟读经典,但曾国藩还是会根据他所担任职务的不同,提出读书的要求,让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在身边的幕僚,他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会给他们布置作业,还会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在他率领湘军击败太平军来到安庆之后,所处的环境稍微缓和了一些,他就立刻命令大家认真读书,还举办定期的考试来检查读书的效果。在这种每月两次的考试中,曾国藩会亲自出题,也会亲自阅读试卷,对于幕僚成绩进行评定,划分等级。这一情况不仅反映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在赵烈文等人的日记里也有所记载。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他不仅可以督促幕僚好好学习,更能了解幕僚水平的增进情况,掌握每一个人的发展状况。在考试之后,每到茶余饭后曾国藩还会约幕僚来闲谈,他结合自己的阅历以及读书时的心得,与幕僚谈古论今,像老师也像朋友一样互相切磋,所谈论的内容也与当下的时局相关,形式活泼轻松内容却很有实用性,让幕僚在闲谈之中增长学问,开阔眼界。
世上并没有多少现成的人才可以拿来便用,因此曾国藩对于人才提出了发展的观点,用精心的培养来育才,让自己可以得到更多适用的人才。根据“礼”、“仁”二法,他一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部属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恪守着严格的规章,通过有效的制度来管理人才,让这些经过曾国藩培养的人都能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让曾国藩的成就臻于顶峰。
7.4 用人须避短扬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