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要做得好,也要做得快
效率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把企业比作一部庞大的机器,效率就是推动机器运转的润滑油——有了润滑油的机器不仅能节约大量燃料,还能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流水线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效的创新之一,它的本质便在于提高效率。根据管理专家们的统计,在实施流水线作业法之后,福特公司的作业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他的公司不仅生产出了1500万辆t型车,创造了一项无人超越的世界纪录之外,福特公司还将汽车的售价大幅度降低。
美林公司设在香港的亚洲总部素以高效闻名。据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公司的经理与秘书的比例都是12:1。也就是说一位秘书要同时为12位投资经理服务,其效率之高可想而知。
同样,比尔·盖茨也是一位讲求效率的高手,他总是习惯于将项目团队的人员配备减少20%,如果一个项目需要10个人来负责,他会建议项目经理试着用8个人去完成它。
日本管理学家曾经用“y=ax﹢z-c”来衡量一支团队的成就潜力。他用z来表示该团队的现有基础,x表示团队的后天投入,c表示团队的消耗,y则是团队所取得的成就。在专家看来,最为关键的是a,也就是一支团队的效率指数,即便团队付出的x再高,如果它的效率低下,它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效率的企业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一支效率低下的团队根本无法在危机四伏的市场中有所斩获。
效率在当今时代是如此重要,因此,人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快镜头下的职场生活,像“无数个陀螺在鞭子的抽打下”没命地、不停地旋转,糊涂地旋转,总是惶惶不可终日。“抓紧时间把工作赶出来”、“快点做”、“明天必须交给我”、“没有高效率,那就只有回家”……然而,快节奏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的效率,松弛有度才能产生真正的高效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