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欧阳修(1007—1072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苏轼宋仁宗庆历前后,范仲淹人等开始了政治革新,急需儒家思想的指导和一种实用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政见。于是一度中断的韩柳古文再次被重视,支持改革的领军人物欧阳修开始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一生历经四个朝代,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改革,在政坛很有威望。欧阳修的身世非常凄苦,他4岁丧父,由寡母独自抚养,母亲经常讲述其父生前的事迹,激励他刻苦读书。
良 好的家教,聪慧的天资,让欧阳修在很多学科上都颇有建树,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在任翰林学士期间,他提拔过苏轼、 苏辙、曾巩等人,后来他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晚年他政治趋于保守,于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辞官,一年之后卒于家中,卒谥“文忠”。
唐末五代时期,开始流行一种风格浮艳,内容空洞的文风,宋朝短暂的繁华,也让这种文风得以流行,并出现了西昆体。为了改变这种文风,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并亲自校订韩文,刊行以示当代文人。
欧 阳修推崇韩愈的古文,但并没有拘泥于韩愈的风格。他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文章应该要言之有物,所不同的是在强调“道”的同时,他 也重视文的发展,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他还取韩愈“文从字顺”的一面,舍弃了韩文中奇险、深奥的倾向,使文章向着平易朴实、自然流畅的方向发展,一扫之前的 浮糜文风。他的改革受到梅尧臣、苏舜卿等人的支持,很快风靡文坛。
欧阳修不仅提出了理论改革,还用大量优秀之作来阐释自己的理论,以散文创作成绩 最佳。欧阳修的散文,体质完备,内容充实,他对骈赋进行了修复,去除了骈文注重声律的严格限制,加入活泼流动的散体句法,使文章流畅婉转、舒敛自如,无论 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有感而发。他的政论文,慷慨激昂、义正言辞,《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都是名篇。他的记叙文纡徐委婉,富于变化,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 怀人,都语言流畅,如著名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还把自己的革新观点运用到了诗歌领域,他的诗想象奇特,语言自然流畅,风格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尤以清新秀丽的写景诗为最,代表作为《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欧 阳修不仅善于作诗,还在《六一诗话》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理论,主张诗歌归于自然,创造了论诗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诗话体裁,对后世诗歌创作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他还工于恋情相思、惜春赏花之类的词,他的词情感缠绵,含蓄蕴藉,以写景词为最,代表作有《玉楼春》、《朝中措》等。
欧阳修开创的平易文风改变了宋代的浮糜文风,直到清朝还备受文人青睐,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 昆体】西昆体,产生于北宋,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代的科举考试极重视诗赋,这为西昆体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西昆体作家大多是政府官员,他们的诗多为酬 唱之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在诗风上,效法李商隐,对仗工整,文辞典雅,但是由于过于追求形式,大量用典,堆砌辞藻,使得文章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性。 后他们的著作被编辑成册,定名《西昆酬唱集》,当时的学子们纷纷效仿这部诗集,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