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张骞
(约公元前164—114年)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旅行家、外交家和杰出的探险家。他前后两次出使西域,创造了“凿空”之功,如果没有张骞,就不会有今日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但就政治功绩来说,也许张骞并不值得褒扬,因为他两次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是他出行的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前139年,由一百多人组成的一支队伍从汉朝都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他们在一名郎官的带领下,战胜恶劣的环境,餐风露宿,冒险西行。这群人西行的目的是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国,与其共同对付匈奴人,领头的这位郎官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探险家、外交家张骞。
汉朝初年,匈奴的势力就已十分强大,曾数次侵犯中原,但因当时汉朝国力有限,只好以和亲政策求得一时太平。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国力大大增强,于是将征服匈奴的事提上了日程。当时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因其先王被匈奴人杀死并以头为饮器,与匈奴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汉武帝听说后便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希望与之结盟,共同进攻匈奴。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或许是因为他官小位卑,又或许是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通西域对历史的影响,所以没有任何史料提到张骞的具体出生年月和早年生活经历。所知道的是,汉武帝登基时,他已经是一名侍从官,具有坚韧不拔、以信待人的优良品质,这也是他日后能够长期忍辱负重,最终成就伟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汉武帝诏令一下,满怀抱负的张骞便挺身而出,毅然担起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踏上了远走西域的征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