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带领一行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打算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远迁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的大月氏国。但当时的河西走廊已经被匈奴控制,尽管张骞的队伍谨小慎微,还是不幸被匈奴兵俘获。匈奴单于得知张骞西行的目的后,破例没有杀掉他们,而是将其全部扣押和监禁起来,这一扣就是10年。为了使张骞放弃西行并归附,匈奴单于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甚至还有了孩子。
然而,张骞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忍辱负重,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逃离匈奴。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逐渐放松了对张骞的看管,公元前129年的一天夜里,张骞趁其不备和贴身随从甘父逃出了匈奴的控制。与之前的行程相比,他们此段路程更加艰难,没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无论是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沙漠,还是在冰天雪地的葱岭,他们的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长途跋涉数天后,张骞经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盆地)、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龟兹国 (今新疆库车东)等进入大宛国(今费尔干纳),见识了汗血马,并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到达大月氏国。
令张骞始料不及的是,大月氏在新领土上安居乐业,已经不再愿意打破和平,与匈奴发生战争了。公元前128年,联盟失败的张骞启程东归,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虏,而他在两年后再次成功出逃。公元前126年,西行13年后,张骞终于回到长安,虽然他没有达到西行的目的,但却带回了大宛、大夏、大月氏、乌孙、奄蔡等国的大量资料,加强了内地和新疆一带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对张骞带回的信息十分满意,并促使他发动了几次大规模对抗匈奴的战争,张骞均被安排在军中。在此期间,张骞曾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后又因军事失误被贬为庶人,但是张骞的事业并没有就此停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共同攻击匈奴。
与第一次出行相比,张骞第二次的行程顺利了很多。他率领三百多人畅通无阻的到达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大宛、大月氏、大夏等国,张骞的足迹遍及中亚、南亚许多地区,最远曾至罗马帝国和北非。和第一次出使西域一样,张骞第二次出行的政治目标因乌孙国的内乱再次化为泡影,公元前115年,乌孙国派使者护送张骞回汉,这是西域人第一次到汉朝。至此,张骞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重任,第二年,张骞在长安去世。据说葡萄、苜宿、石榴、胡桃、胡麻、汗血马等物种,都是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国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洲内陆的交通要道,因张骞在西域各国颇有威信,汉朝使者都以博望侯的名号取信于各国。张骞的出使行为史无前例,开辟了民族交流史上的新纪元,被誉为“凿空”之功。更为重要的是,后人踏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的这一历史功绩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从中国通往欧亚大陆的交通要道。中国是丝绸大国,通过这条道路向西方各国运输的货物中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的说法,得到中外史学家的认可,沿用至今。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一直与地中海相连。在封闭的古代社会,丝绸之路作为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对中国和欧、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