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斯
(约公元前280—208年)
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
——李贽
战国末期,群雄逐鹿、争霸中原,远在西方的秦国招贤纳士,广纳良策,很快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众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而在秦国政坛也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李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李斯字通古,大约出生在于公元前280年上蔡(今河南上蔡县)的一户“闾巷布衣”之家。李斯的进取心很强,在政治上有极大的抱负。他的处世哲学被后世称为“老鼠哲学”,即人与老鼠一样,有高低贵贱之别,分为粮仓老鼠和过街老鼠,而他的志向无疑是成为粮仓老鼠。
李斯年轻时曾担任郡里掌管文书的小吏,因胸怀大志,遂辞去官职,到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完成学业后,他纵观天下大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只有秦国国力处于上升时期,国势日益强盛,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李斯于公元前247年毅然赴秦。
李斯到秦都咸阳时,秦王嬴政已经继位,但秦国大权仍掌握在吕不韦手中。李斯投到吕不韦门下,做了一名舍人,据《史记》记载的“不韦贤之”中可以看出吕不韦对李斯的重视。不久,李斯被任命为郎,有了接触国君的机会,他趁机给嬴政上了《论统一书》的奏章。
在这篇奏章中,李斯从宏观上为秦国规划了统一天下的蓝图,劝秦王抓住“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统一大业。秦王嬴政对李斯的建议十分认可,提升他为长史,不久又拜为客卿。从这时起,李斯开始在政坛大显身手。
正当李斯在秦国步步高升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公元前237年,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被查出其目的是消耗秦国国力,在秦国贵族的鼓动下,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当六国客卿都无可奈何的回国时,李斯却在离秦途中向嬴政上了一封谏书,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