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5.李斯(2/2)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列举大量史实,力陈客卿辅秦之功、逐客之失,劝秦王收回成命。秦王接到谏书后,被李斯打动,立即取消逐客令,派人追回李斯并令他官复原职,不久又将其提升为廷尉。李斯的《谏逐客书》使秦国避免了人才流失,对秦国的强盛起了重要作用。此外,《谏逐客书》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与一篇胎炙人口的优秀文章。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李斯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为秦国制定了吞并六国的策略。这场战争一直打了1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终于灭掉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秦王朝。秦朝建立后,李斯以卓越的功勋出任丞相,继续在巩固政权、维护统一、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建功立业。

    从50岁到60岁,是李斯人生的黄金时代。秦朝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设立三公九卿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和文字等等,无不包含着李斯的一分功绩。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所有的改革中,李斯是统一文字的参加者和实践者。为了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李斯及时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创制了笔画简单、形体规范、易于书写的小篆,后世也称斯篆,并亲自书写作为范本的《仓颉篇》,在全国推行。李斯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被公认的书法家,其流传下来的泰山石刻,实为我国的稀世珍宝。

    与李斯统一文字的巨大功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在焚书坑儒问题上起到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尽管焚书坑儒也是为巩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却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次劫难,极其严重的破坏了我国秦以前的文化典籍。以这次事件为转折点,此后李斯处处迎合、屈从统治者的心态逐渐表露。他虽只为保全自身以及既得利益,殊不知却为秦朝,也为自己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李斯一生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尤其是晚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屈从于赵高,参与了宫廷政变,立胡亥为帝,即秦二世。之后,他又向秦二世上《行督责书》,加大对臣民的监管和严刑峻法,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这时的李斯已经充当了秦二世的帮凶,完全丧失了政治家的原则。

    公元前208年,即沙丘政变两年之后,因秦二世听信赵高对李斯“谋反”的诬陷,李斯被逮捕入狱,并最终被赵高判以极刑。就在这年初冬,李斯全家被押赴刑场,“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并被夷灭三族。

    李斯为秦朝的统一、建立以及政权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其辅佐作用来说,可谓是一代名相,在秦朝显赫的功劳簿上,仅次于秦始皇。但是,李斯又是一个功利心极强的人,为了自己的名利,他极尽所能的讨好最高统治者,甚至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正是这种功利心,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

    为了成为粮仓中的老鼠,李斯奋斗了一生,最后落得身败名裂,极其可悲的下场。直到行刑前,李斯才幡然悔悟,长叹一声“仓鼠上越高,摔越远。”【郑国渠】郑国渠修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十年,因其由郑国主持修建而得名。起初泾渭两河经常泛滥,关中地区受其“恩泽”土地肥沃,但是在旱季,肥沃的土壤却无法发挥作用,公元前246年,郑国利用关中平原的地势特点修建干渠引用泾渭之水灌溉关中。郑国渠建成之后,灌溉良田百余万亩,致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和都江堰北南呼应,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