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韩非
(约公元前280—233年)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韩非
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先哲荀子的入室弟子——韩非,在秦国的监狱里自杀,这一年,他只有47岁。韩非一生都在经营权术,研究阴暗心理,最终却被权术所害,因李斯一句“韩非,韩之诸公子也。”而不得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大概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出生在公元前280年的韩国(今河南禹州市),是韩国公子之一,曾跟随荀子学习儒术,颇得荀子赏识。在战争频繁的时代,儒家影响虽大,但并不得统治者青睐,或许正是这个原因,韩非转向了法家学派,并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战国后期的韩国一片衰败,积贫积弱的现象日趋严重。对此,韩非深恶痛疾,他多次上书韩国统治者,希望能使用他的治国主张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养,用非所用”的局面。遗憾的是,韩王并没有给韩非改变现状的机会,这使韩非感到很失望,于是不再寄希望于仕途,开始退而著书立说。之后,《孤愤》、《五蠹》、《内外储》等著作便相继诞生,洋洋数万言。
或许韩非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会流传到秦国,但事实上秦王嬴政确实看到了韩非的著作,并被书中的观点深深吸引。值得关注的是,韩非并非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而是有语言障碍的口吃,但是他的文章却非常出众,连秦国相国李斯也自叹不如。秦始皇非常看重韩非,甚至不惜以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非到秦国任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