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少胜多的管理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案例:海南新大洲的仿造学问
    2001年9月,本田与中国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生产摩托车的合资企业——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海南新大洲摩托车公司是靠仿造日本车型起家的。

    “仿制也好别的什么也好,重要的是中国厂家能生产出绝对便宜的摩托车,并被市场广泛认可。作为生产厂家,我们必须虚心接受这一事实。不能再理所当然地认为日本生产的车辆质量好,价格就应该高,倒是应该让我们好好取经一番”。广州本田汽车总经理门胁轰二说。

    在此之前,本田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和天津本田摩托集团有限公司等摩托车合资企业,但销售业绩一直不甚理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其销量占全球市场的四成以上。中国摩托车市场的规模每年为1000多万辆。

    在中国,共有大大小小400多家摩托车生产厂家。不过,其中多半是使用本田与雅马哈的发动机,仿造日本车型的厂家,零件也大多是仿制品。整车厂家只要从零件生产商那儿购齐零件,组装起来,就可以销售。拥有一家小工厂,以几十辆、几百辆为单位进行组装、销售的企业也并不少见。

    仿制车的价格冲击,令日本厂家一筹莫展。

    中国制造商推出的酷似本田和雅马哈的“仿造车”的价格只有2000~7000元左右。而日本的合资企业产的同类产品的售价却高达9000元以上,在价格上根本无法竞争。

    “再说,本田品牌其价格是同类产品的1.5倍以上,如何能够卖得出去?”合资公司之一、五羊本田摩托(广州市)副总经理说。五羊本田公司也开展过了“削减10%成本运动”,但仍然无法改变大局。

    2000年,本田在中国的销售业绩约为30万辆,与巅峰时的1997年相比,约减少了30%。而中国市场整体在此期间却增长了15%,从1003万辆扩大到1153万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