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末,2005年初,一则惊人的消息在各种媒体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捐股!他将自己接近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这一捐股行动具体操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在老牛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予“老牛专项基金”,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但当牛根生卸任董事长后,表决权将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老牛天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捐出个人全部股份成立老牛专项基金,颇有石破天惊之势,赞者有之,疑者也有之。那么,对于这家中国乳业的领头牛来说,股权的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5年6月16日,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这届大会表决通过了“老牛专项基金”的章程,并决定基金的首次支出用于四件事:一是农民所建的奶站;二是经销商所建的连锁店;三是支持行业发展;四是资助身患重症的员工。
前三部分都是面向企业外的人,只有第四部分是面向企业内员工。
这次大会的会员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外聘的领导与专家,二是蒙牛的中高层干部。是贡献了股份的牛根生的家人。
因为生产蒙牛牛奶,牛根生的名字也成了一个品牌。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上市,有人估算,作为创始人和总裁的牛根生,拥有的股票市值已达几个亿。在某财经杂志当年评选的中国500富人排行榜上,牛根生赫然在列。
然而,接踵而来的一项举动,让这一榜位永远定格于纸上富贵:牛根生将自己拥有的不到10%的蒙牛股份全部捐出,成立老牛专项基金——其股份所有权永远归老牛专项基金,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董事长则传承两项权力,一是表决权,二是红利分配权——用来奖励对蒙牛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同时帮扶公司特困员工。
捐股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牛根生说:“想让企业长命百岁。”他还说:“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老牛专项基金就是制度创新的一部分。我们作为后发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超越已经走在前面的国际同行,只有一个办法——创新:产权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
“龙头企业是整个三农问题的支点。一个人失去胳膊可以存活,失去腿也可以存活,甚至失去五脏六腑中的某一部分照样还可以存活,但失去头就没法活。所以,龙头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起的是头的作用。要是用我个人与家庭的小有和少有,可以换得这个头的安全,换来以它为市场、与它命运关联的千百万人的大有和多有,那就太值得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