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攻略: 公司高速成长的中国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构建学习型团队(2/2)
    我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悟,用。“知”是萃取——有选择地学习,“悟”是升华——有发现的学习,“用”是结晶——有创造地学习。择师于书本与人物,解决的往往是“知”的问题;择师于自然与生活,才能解决“悟”的问题。第二个说万有引力的,源于“知”(引述);第一个说万有引力的,源于“悟”(发现)。由能‘‘知”到能“悟”,犹如鲤鱼跳龙门;由能“知”能“悟”到能“用”,就如跳过龙门后,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洗天润地,创造一个新生态!

    择师也有境界问题。同样是师法自然,师虎者独,师狼者群,师牛者勤,师狐者诈;师山者仁,师水者智,师竹者直,师藤者绕。以蝼蚁为师,苟苟于一己之私;以天地为师,皇皇于万众之公。老鼠不说摘星星,骆驼不提打地洞,海豚不练登山功,牦牛不修泅水术。择师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战略问题,“有其师必有其徒”只是果,“有其徒必有其师”才是因;“名师出高徒”也只是果,“高徒择名师”才是因。

    “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有利于形成共有的“企业哲学”。世界上的思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团队成员各学各的,就极容易出现我奏g大调、你奏e小调、他奏降b小调的纷乱局面;所谓“和而不同”,“和”在旋律而“不同”在乐器;只有坚持团队学习,才能思想共振、步调一致,从而奏出伟大和谐的音乐,并且让偏离者无处藏身。

    牛根生的理论是深刻而有力的,他真正理解了学习、择师的内涵。长期以来,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之一。从创立之日起,蒙牛便规定了一个每周“学习日”(2003年之后固定在星期二下午,2~3小时的集中学习),雷打不动,让“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实至名归。

    为了让“团队学习”成为风气,牛根生前后5次向参加学习的干部赠送书籍。2003年新年,老牛向每个中层以上干部赠送l套《大染坊》光碟。2004年春节,牛根生个人再次拿出60多万元,为400多名干部每人赠送一个“三件套”:一套《汉武大帝》光碟,一套余世维主讲的《领导商数》光碟,一部dvd影碟机。

    牛根生的意识显然是超前的。他不仅自己深钻现代管理知识,还善于把学习的气氛弥漫于整个公司。2002年,牛根生把蒙牛的整个高层团队从内蒙古拉到北京,跟着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学习了3天。蒙牛公司绝对不是赶时髦,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杀入中国乳业四强的“黑马”,靠的就是学习和引进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如虚拟经营、整合营销、六西格玛等)。他深知,如果不持续地把学习当作企业的工作和自觉的行为,随时都可能在乳业大战的狂风恶浪中被淹没。

    在蒙牛商学院开学典礼上,有一颗郁郁葱葱的“愿景树”上面挂满了首届学员的“愿景卡”。公司总裁的“愿景卡”上写道:“为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增进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民族创建一个绵延百年的世界品牌,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

    蒙牛杨文俊副总裁曾经说:“我去联想集团参观的时候,看到他们客服中心的每位员工面前都有一面小镜子,刚开始以为是化妆镜,后来才发现,这面镜子不仅可以帮助员工看到自己的整体形象,保持仪容整洁,更可以使员工时时都能够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表情,从而能知道自己对待客户的态度。于是我将这种虽然细小,但却有效的管理方式学了过来,让我们的员工能从这面镜子中认识自我,端正工作态度,保持积极心态,使每一项工作都畅通无阻。”

    公司广泛开展“学政治、学法律、学技术、学专业、强素质”的“四学一强”活动,从2003年开始,在班组长中测评选拔,每年都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到国内一些高等院校进修,以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