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伤心地哭了。
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与父母早期联结起来的情感逐渐分离,形成独立的人格。他们在交友中会逐渐发现哪种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种个性特征与自己合得来;哪种需要和动机才能与社会环境相一致。与那些兴趣、爱好、性格等不相容的人在一起,势必产生矛盾。做父母的,与孩子的同学接触太少,了解甚少,当然很难替自己的孩子找到称心如意的朋友。因此,家长只有通过正确的导向,让孩子在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中寻求知己,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以在学习上互相激励,携手并进。
男女之间交朋友,是友谊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家长应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只要是出于正当的纯洁的友情,就没有必要担心和阻止这种友谊的发展。但也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这种友谊在接触方面与同性朋友是有区别的。
“不要与他交往,他是坏孩子”
津津特别喜欢邻居海海。海海顽皮得可以上天,每次来家玩,都花样翻新,不是把大凳小凳重叠起来往上爬,就是在床上床下来回折腾演孙悟空。大人一见海海就发愁,可津津和海海却玩得特别开心。满地的棍棒、玩具、纸片都有特别的含义,墙上五颜六色的线条、圆圈是他们的“杰作”,好几个花瓶也葬身于他们的手下,更不用说家里的糖果糕点放哪儿,由他们任意挥霍、浪费了。津津的父母为有一位这样的邻居而叫苦不迭,三令五申儿子不许去海海家玩,也不要让海海到自己家里来玩。可是再多的规定也挡不住海海那擂得“震耳欲聋”、令人尴尬的打门声。每一次海海走后,父亲都要指着满地狼藉的“战场”告戒津津:千万不能学海海呀!这样的孩子绝对没有人喜欢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