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节 大学决定了他的人生(2/2)
    科斯提出利用他的卡塞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去研究美国工业组织中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的经济问题。无疑,科斯选择这个课题是普兰特促成的,普兰特谈到过组织产业的不同途径。普兰特在他的讲演中曾以不同的方式讨论了工业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这些讨论好像缺乏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工业组织中存在差异性问题。科斯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去寻找新的理论,登入经济学的奥堂的。当然,在科斯的思想中还存在着与他的主要规划中相关的另外两个问题。普兰特在他的讨论班中讲到了经济体制是通过定价机制来协调的,并对当时鼓吹的对英国的一批产业实行合理化的计划管理进行了批评,特别对用不同运输工具的协调的建议进行了批评。普兰特就这个课题于1931年向运输学会提交过论文。普兰特在关于商业管理的讲演中认为竞争将提供一切必要的协调,而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生产要素——管理,它的作用就是协调。1931年10月普兰特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就职演讲中说,消费者是经济体系中的“最终的雇主”,而且引用了阿瑟·索尔特的话:“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身在起作用。”参见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2页。普兰特的观点似乎使科斯对企业管理和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模糊不清。但是科斯意识到,这个论点似乎不完善。

    这两种观点是怎么样才能相一致呢?如果所有的协调都必须由市场来提供的话,那么,为什么需要管理来协调呢?对科斯来说,本质上同样迷惑不解的难题又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即社会主义前苏联的出现。对今天的人来说,很容易对科斯他们1931年所看到的情况持错误的观念。俄国十月革命在1917年发生,在经过战争和内乱时期以及集中管理的最初阶段以后,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直到1928年把托洛茨基流放后,才成为毫无疑问的俄国领导人,并在1928年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1931年,科斯那时是伦敦经济学院的一个学生,因此很难形成关于前苏联的计划如何付诸实施的观点,科斯对制度是怎么样运作的知之甚少。科斯听说在伏尔加河上建筑大型第聂伯水坝,科斯去过美国的塞内克特迪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工厂,看过正在制造的大型水坝发电机组,不过,很难详细地了解其情况。列宁早已说过,在制度下经济体制国家将管理得像一个大工厂一样。尽管当时要找出苏联正在发生着什么情况无疑比现在容易得多,但还是只有很少关于苏联的经济组织的经验作为研究的依据,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正在忙于对社会主义计划问题进行大辩论。在辩论中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把一个国家管理得像一个工厂一样将是不可能做到的。科斯想,人们认为不可能像一个大工厂一样管理前苏联经济,那么西方世界存在许多巨大工厂的事实又如何解释呢?当时科斯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因此科斯到美国后访问了诺尔曼·詹姆斯(rjames),他是社会主义的总统竞选人。人们也许要问,科斯是如何把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和接受普兰特的研究方法调和起来的?科斯只记得,他的一位同学勒纳在其《统制经济学》一书中承认他的观点的发展受到普兰特的影响,并前往墨西哥会见托洛茨基。规劝托氏说,只要再造竞争体制的效果并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国家的一切就都会好起来。但是对科斯来说,他的社会主义的观点未经任何明显的否决阶段就相当迅速地消失了。

    科斯是带着这些疑问到了美国。留美期间,科斯很少上课,虽然在美国科斯访问了许多大学,但主要的是参观一些工厂和商店。在科斯旅美之前,英国最大的职业工会——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的秘书欧内斯特·贝文为科斯与英国银行的布鲁斯·加德纳联系过,加德纳给科斯出具了给美国各种商人的介绍信,从而使科斯到美国后能够毫无困难地会见这些商人。科斯仍然记得最有教益的一天是在一个联合碳化物代理商的办公室,听他们的电话谈话。参见科斯:《我的经济思想演进》,原稿为英文未刊稿。这次参观给了他一种关于替代可能性的生动感受。留美期间,科斯阅读了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报告和诸如科普兰的棉纱工业研究,描述不同产业的组织的书籍。他还阅读了贸易期刊并利用更为少有的原始资料,诸如电话号码簿的泛黄页码。科斯入迷地从中发现众多的专业化企业,这些企业在科斯所认为的单一产业内部运行。科斯还从中发现如同煤炭公司和冰激凌公司那样的有趣结合。实际上科斯在美国做的就是寻找能解决他带去的难题的线索,令人惊奇的是,科斯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科斯通过各种访问、调查、观察与研究,需要解决的难题逐渐明朗起来,这就是,一种交易是在独立企业之间用合约安排来处理,还是用一体化来处理的原因是什么?这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在1932年2月底就已经在科斯的头脑中萦绕。在科斯的回忆中,他说他不能准确地说,他是如何找到解决办法的,直到他做完了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解决的办法是必须认识在市场经济中存在进行交易的费用,必须认识将它们结合到分析之中是必要的。科斯认为一种交易是在企业组织内进行,还是在市场中发生,取决于达到同样的结果时成本的比较。所有这一切都是很简单的和明显的,但是要认识它,让科斯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直到今天许多经济学家还没有意识到它(或它的真正意义)。

    可以说,最终引导科斯走向一体化理论的是一条稀奇古怪的思路,而且这条思路部分是由于考察现在被称为资产专用性的东西对促进纵向一体化的作用所促成的。科斯在纽约访问瓦西里·里昂惕夫时,并就里昂惕夫假定“一个公司有一定数量的稳定需求和高于这个数量的波动需求,那么生产稳定需求并从外部买进波动需求可能对公司有利”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参见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254页。科斯指出,如果生产这个数量有利,为什么原料生产者不开办一个工厂或增加此类的设备来生产这个固定的数量呢?并指出经营两个工厂,每个工厂安排适当波动的产量可能会便宜些。最终的结论是,应该调查企业之间的长期合约。这在许多事例中可能被认为是实际经营一体化的替代方法。科斯就此参观了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喀利的钢铁厂以及西尔斯·罗依布克公司、蒙哥马利·华德公司及其芝加哥的堆料场,还去过米尔沃基,在那里参观了艾利斯·查默斯公司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史密斯工厂。不过科斯没有忘记参观芝加哥大学,他听了几节奈特的课,奈特正在讲授计划的制定。并认为奈特的“财产、竞争和自由是同一事物的种种名称,”一句话对他寻求一体化理论没有多大帮助。惟一与科斯讨论一体化问题的人是雅各布·瓦伊纳。此教授以对学生严厉闻名,但对科斯很和蔼。然而科斯不能肯定从瓦伊纳教授那里学到了什么东西。

    正是这些访问、调查、讨论、观察、研究、思考与探索,科斯成功地把市场制度与交易费用联系起来,带回了科斯一直在寻找的问题的初步答案。而这些完全出于种种偶然和好运气,以及科斯博览群书,对科学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