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1700多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她是我国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大约生于光武帝建武年间至安帝永宁年间(公元25~120 年间)。因为她嫁给一位姓曹的人做妻子,故又名曹大家。
作为著名的女史学家,她是以续她父、兄的《汉书》而著称于世的。班昭的父亲班彪,是当时很有名的学者。大哥班固,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另一位哥哥就是“投笔从戎”、立功西域的著名外交家、名将班超。班昭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在父、兄的严格教导下,她熟读了儒家经典和各种史籍,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她在文史方面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班昭在史学方面究竟有哪些贡献呢?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她整理并最后撰成《汉书》。《汉书》是我国古代继《史记》之后的第二部伟大史籍。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只记述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为止,而此后到写《汉书》的中间100多年是西汉帝国从鼎盛到衰落的历史,有待续写。当时虽也有过一些历史著作,但作为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断代史却还没有。班彪立下宏愿,要继续司马迁的《史记》,写完西汉一代的历史。于是他广泛搜集前史遗事,参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写成《史记后传》,这就是《汉书》
的前身。但他的愿望未及实现便死去了。班固继承了父亲的未竟事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花了20余年的时间,著成了《汉书》的大部分,使《汉书》初具规模。可是还有一些散乱的篇章,其中《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终篇,班固也不幸死去了。于是,和帝命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的编撰工作。班昭来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的皇家图书馆,参阅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当代的历史记录,将《汉书》的初稿进行了仔细的整理、校对和审核,续写了《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后来马续又协助班昭撰述了《天文志》。然而,有人对班昭的史学成就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班昭、马续既没有续补《汉书。八表》,也没有续补《汉书。天文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说,《汉书。天文志》基本上是沿用了《史记。天官书》的内容,除此以外,只不过增补了武帝以后的天象变化而已,工程并不大,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之功,根本不必由其他人来续写。马续述《天文志》未见于《后汉书》本传。因此,班昭、马续补作《天文志》一说很难成立。
所谓《汉书。八表》,其中《古今人表》与《百官公卿表》两表前人已指明为班固原著。沈约在《宋书。百官志》中引用《表》文亦定为班固所作。据《后汉书。班固传》曰:“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这里范晔所谓“乃成”,当指全部《汉书》写成而言。此外,班固在《叙传》里对《汉书》写成后,概括全书内容的总结中,曾自述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东汉荀悦亦指明班固著帝纪、表、志、传为《汉书》,凡百篇。由此可见,百篇《汉书》是一部完整的作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