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八阵图如何行兵布阵?
    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传说它奇幻莫测,威力无穷。但是,八阵图怎样行兵布阵,如何变幻阵势,则成了千古之谜。

    历代诗人墨客对八阵图的赞美给这个谜增加了分量。唐代大历元年(766 年),杜甫初到夔州,凭吊了当年诸葛亮构造的八阵图遗址,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诗人把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功与构造八阵之名相提并论,也足见八阵图的历史价值了,成都武侯祠上的碑刻也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诸葛亮的一生戎马倥偬,确实离不开八阵图。

    八阵图也被小说家们加以神化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八阵图“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阵内怪石峥嵘,江涛怒吼。东吴名将陆逊不识八阵,冲入阵中,阵内突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虽左冲右突,却不能出阵,后来幸遇一老者,才逃出八阵。回首望那八阵,依然云雾茫茫,神秘莫测。

    八阵图的威力来自它的布局有方,可分可合,可定可变。据军事史家们研究,八阵是按八卦的原理布置兵力。八阵有8 个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其中生门、景门、开门是吉门,休门、伤门、杜门、死门、惊门5 门是凶门。全阵用1.4 万马军,50人为一队,共280 队;步军1 万人,列为200 队,每个步兵占地2 步,一马军占地4 步,10人为一列,面对面,背对背。马军步军互相配合,又可轮换,以便进行战时休息,保存实力。八阵图也能改变阵容,以迷惑敌人。

    宋朝的阮逸在《李靖问对》一书中,曾详细阐述了八阵图布阵法。书中指出,八阵图最初由5 队人马组成,其排列方法是将正方形平均分为9 个方格,中间1格驻一队,边角上的4 个方格各驻一队。中间一队稳居中央,其余四队可在周围8 个方格内变换位置,队形随机而变,兵力机动灵活,前后左右紧相呼应,因而有一定的威力。

    八阵图的威力也来自它便于用“倚伏之法”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八阵图用石块或辎重等车体构造掩蔽和障碍。车体上蒙上皮革,因此人们称之为“车蒙阵”。这些阵内工事迂回曲折,能有效地阻挡敌人骑兵的进攻,挫其锐势,掩蔽和保护自己。敌人进阵后,守阵将士可用弓矢矛戟加以杀伤,用机动部队加以切割肢解,敌人轻骑在阵内不能发挥优势,往往被各个击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