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十八宿是外来的吗?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基础,按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各七宿。东方七宿的名称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

    这二十八宿,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阿拉伯等国所表现的意义虽不同,但都确实是存在的。如果说它们同出一源,似乎没有什么疑问。然而,它究竟起源于哪一国?近一百多年来,各国学者各执一端而争论不休。

    德国历史学家伊德那最先认为中国的二十八宿是为了追踪月球在恒星间的运行,以显著星象为目标而设立的二十八个标准点。1840年俾俄在其著作中明确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他提出二十八宿是赤道上的星座,形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而印度的二十八宿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俾俄的主张得到了天文学家玛得那(j.h.madler)的赞同。

    然而,到了1860年,韦柏在《中印两国历学的比较》一文中,提出二十八宿起源于印度的说法。韦柏的主要理由是:印度二十八宿起源于昴,中国二十八宿起于角,而昴为春分点的时代比角为秋分点的时代早一千多年。

    谌约翰根据对中国岁名、岁阳以及五帝等名称的研究也主张印度起源说。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到这时已经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和争议。1891年,荷姆美尔在其著作中主张二十八宿应当起源于巴比伦。这种说法得到历学家金最尔、金史密、爱特金甚至最早主张印度起源说的韦柏的赞同,于是盛行一时。他们主要认为巴比伦自古就有十二宫,还有它的二倍、三倍数字的二十四、三十六个星名的表,所以二十八宿或许是由此而产生的。

    主张二十八宿不是起源于中国的主要理由有两个;一是岁星周的制度和岁阳、岁名的称呼不是中国所固有的,而是由西域诸国传人;二是中国二十八宿起于角,而印度起于昴,因而后者应比前者为早。

    不过,反对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的学者也有一系列问题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到了什雷该尔的《星辰考源》问世以后,学术界又倾向于主张中国起源说。什雷该尔的研究表明:一、西方从埃及、希腊传去的星座,除少数外,大多不是西方所创造的。二、中国星宿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三、西方星座和中国星宿相同的很多,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四、中国星宿的悠久历史,可以得到天文地理各方面的证明,二十八宿的分布、起讫命名意义,都和中国天气、原始社会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状态相配合。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