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城,或称素叶城、素叶水城,以城临碎叶水(今楚河)而得名。故址在中亚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西南。地当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干线交汇处,不仅为中西商人汇集之地,也是东西方使者往来必经之路。自然条件优越,水土沃润,宜于农牧,地位十分重要。公元六世纪末后,伊犁河、楚河流域曾为西突厥十姓游牧地,碎叶城正位于该地中心,因而西突厥曾一度以碎叶为牙庭。公元七世纪前期唐高僧玄奘西赴印度途经此城时,谒见西突厥统叶可汗。据说唐诗人李白出生于此。
唐王朝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于沿边要地设置都护府。贞观十四年(公元640 年)平定汉人割据政权鞠氏高昌,遂于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始置安西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下辖都督府、州,并于边境要地设置军、城、守捉、镇等边防戍守机构,防御戍边。
由于碎叶地位极为重要,设以重镇,为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也曾一度成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
碎叶何时设镇,是学术界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碎叶设镇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 年1 月),设镇时即为安西四镇之一,《辞海》主此说(见《辞海》“碎叶”条)。但又在“安西四镇”条中指出:“贞观二十二年,始设龟兹、疏勒、于阗、碎叶,永徽元年(公元650 年)罢四镇,约显庆三年(公元659 年)复,时四镇有焉耆而无碎叶(一说贞观始置时即为焉耆)”,日人伊濑仙太郎亦主贞观说。(《西域经营史の研究》)另一种说法认为唐贞观时碎叶为突厥居地,此时唐王朝的势力尚未达到碎叶之地,因而当时(指贞观二十二年)始置的四镇无碎叶而有焉耆,碎叶成为四镇之一(即始置镇时)当在显庆之时。(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国古代史常识》一书中亦主此说,认为(贞观)“二十二年,平龟兹,乃移安西都护府于其都城(今新疆库车),统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四镇,不久又迁回西州。显庆二年(公元657 年),唐平贺鲁,分西突厥地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统碎叶河以东五咄陆部落”。(《唐朝在边疆设置了哪些都护府》,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