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水泊梁山青面兽杨志是何等人物?(2/2)
    招安巨寇杨志为先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前军参谋官黄友战没。胡骑四集。官军溃败。公独与亲兵小校数百搏战,遂力战而死“。(《靖康小雅》)这一仗,连统帅种师中也战死。因此有学者认为,杨志“本不是一个强毅坚定的农民革命领导人物,没有民族思想的。他中途叛变了起义队伍,原是不足为怪的。这个叛徒,后来在和金人作战时,又首先不守纪律,以致种师中遭到溃败,也正是由于他是这种腐化蜕变了的性格所致。后来《水浒传》写了他是将门之后,他的重要事迹只是替大官僚梁中书送生辰纲给蔡京。他忠实地替统治阶级出死力,无可奈何地落草,别无什么出色的描写,也许还是提高了他一些罢”(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有关他此后下落,也仅是推测,“种师中死后,朝廷对于其部下失律将佐,处分甚严,中军统制官王从道因此被处斩,杨志当然亦在应受处分之列,所以后来不见提及”(何心《水浒研究》)。他们都界定此杨志就是“梁山英雄受招安的”,何心并称,“无名氏所撰《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杂剧,谓宋江征辽时以杨志为先锋,与《三朝北盟会编》所纪符合,大约剧作者也知道有此项史实,所以就写入剧中”(同上)。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质疑,“宋江三十六人中确实可考者仅史斌、杨志二人”,但《靖康小雅》只说他是“招安巨寇”,“没有明确说出是宋江之党,他是否在三十六人之数,尚有问题”(华山《宋史论集》、齐鲁书社1982年11月)。至于这个征辽的杨志,他却认定并非是“没有民族思想”、“叛徒”。华山引用了李纲《梁谿集》有关杨志行状说明,榆次之战杨志是有功的,“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既溃,志不免退师;请将散逸,志独收集残兵,保据平定,屡次立功,杀退贼马,理须徼赏”(卷五二《奏知尝罚董有林冀景等札子》)李纲当时出任两河宣抚使,这一奏章,是据军报上报的。不久,杨志隶两河宣抚副使刘(韦合)麾下,在山西寿阳作战获胜。“贾琼,杨志于寿阳县界节次攻击贼马及杀获近上首领,赴坠崖谷,死者甚众,”“欲令王渊与刘竧、刘士元等合军由寿阳进,及杨志、贾琼等出奇捣虚,与土豪秦中宝等乘夜会合,直趋太原”(以上均录《梁谿集》卷五十三、五十四)。但从“(韦合)遣别将贾琼自代州出敌背,且许义军以爵禄,得首领数十,既复五台而潜,可求败闻,遂不果进”(《宋史》卷四四六《刘(韦合)传》),杨志是与贾琼并肩上阵的。这里没有提到,是

    什么原因。华山认为,杨志和贾琼从代州出敌人之背,联合五台山义军准备从北面反攻包围太原的兵。他“始终积极参加对金抗战的,并且战斗得非常英勇(自河北沦陷以后,我们在史料中就找不到有关杨志的记载,可能他是在战斗中牺牲了)。”(华山《宋史论集》)因此,学者认为,杨志应须新的评价;他是“一个民族斗士”。

    有关《水浒》里杨志结局,有作为在征方腊后因伤病死于江苏丹阳的(罗贯中《一百二十回水浒》),也有作为在梁山作战时受假投降的李成杀害于沙场的(俞万春《荡寇志。)。这些都是小说家言,当然不足为信,但是梁山“招安”后的杨志,在历史记载里究竟下落如何,仍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疑题。(盛巽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