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兽杨志,是水泊梁山重要的一员。
一部《水浒》腰斩本七十回,其中就有整整三回写了杨志故事的。此中的卖宝刀杀泼皮牛二,黄泥冈失落生辰纲,都是全书的传世佳篇。这些故事纵横捭阖,起伏跌宕,令人百读不厌,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杨志义勇忠憨的栩栩形象。大概是施耐庵先生对青面兽英雄的青睐吧,《水浒》中的杨志,自有两处被写得得天独厚。一是他出身非常,乃杨家将正宗角色,而且自己也曾是个现任官,“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前制使官”。所以他满可以与名将世家的呼延灼、大刀义勇之后的关胜等并肩齐驱的。二是他武艺高强,与林冲对打四五十合,刀法不相上下。是斗将之才。所以后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十七位,职掌“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与花荣、徐宁等同位,在俊星飞驰的梁山英雄群体中,也堪称为佼佼者了。
因为《水浒》是小说,梁山水泊诸多形象人物,也都被后来者视为是艺术建构的虚渺者。只有个别人员,才在史书上有姓名。即使那部充为《水浒》源头的《大宋宣和遗事》,此中亦只提及“三十六员猛将”。据余嘉锡考证,除了宋江和那个建炎元年(1127年)在陕西兴州(略阳)造反称帝的“宋江余党”史斌(史进),其余诸人,包括杨志,都是不可信的。
但是,也有人说,杨志此人并非纯艺术塑造人像,在宋朝历史上确有其人。何心(陆澹安)说,“梁山英雄受招安后有下落的,只有杨志、关胜二人”(《水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 月)。“从《宣和遗事》看来,杨志在三十六人中本来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吴加亮(吴用)、李进义(卢俊义),无怪征辽时能独将一军”。(同上)
按,宋江等受招安在宣和三年二月(1121年)。“后来曾经跟随童贯平定方腊,所以宣和四年童贯征时,以杨志为先锋将,自是可能的事”(同上)。杨志参加征伐辽,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宣和四年六月,童贯至河间府,分雄州、广信军为东西路:以种师道总东路之兵,屯白沟,王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赵明、杨志将先锋军;辛兴宗总西路之众,屯范村,杨可世、王渊将前军,焦安节将左军,刘光世、冀景将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安将先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但是由于童贯等指挥不当,前线诸军皆败,其中“杨志败于盂县”。杨志后又随种师中北援太原,“至榆次。金人先屯兵县中,公遣兵击走之,遂人县休士。时军中乏食三日矣,战士人给豆一勺,皆有饥色。翌日,贼遣重兵迎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