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韦合)说。刘(韦合)是北宋末年大臣,力主抗金。岳飞曾在他麾下当过小军官。后来在汴京(开封)时出使金国议和,因不屈服,壮烈自杀。保持了民族气节,所以《清嘉录》称他“为神固宜”。
刘仁瞻说。刘仁瞻是南唐末年大将,他在寿州(安徽寿县)多次打败后周军队,而且大义灭亲,当众诛杀叛而未成的亲子,这在封建社会算是铁面无私的一种典型。
刘宰说。刘宰是南宋中期进士,江苏金坛人,宋理宗端平年间,曾起用为藉田令、太常丞。后隐居30年。“俗传死而为神,职掌蝗蝻,呼为‘猛将’,江以南多专祠”(清王应奎《柳南随笔》)。
刘承忠说。所谓刘猛将军,自清入关后又开始了刘承忠时期。他是为当朝皇帝钦定为蝗王的。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总督李维钧为河北水平刘猛将军庙写碑记,首次出现刘承忠名讳。按碑记刘承忠自称,乃元时吴川人,“吾父为顺帝时镇江西名将,吾后授指挥之职,亦临江右剿除江淮群盗;返舟凯还,值蝗孽为殃,禾苗焦悴,民不聊生。吾目击惨伤,无以拯救,因情极自沉于河。后有司闻于朝,遂授猛将军之职。”《清文献通考》卷一○五《群祀》)刘佛寿说。在江南民间,还有把刘猛将军说成是刘佛寿的。据今日苏州地区流传的《猛将宝卷》、《猛将神歌》称,刘佛寿乃是宋朝申江的一个放牛娃。他自幼丧母,为继母虐待,以牧牛为业,曾在田野为积极扑灭蝗虫而献身(姜彬主编《中国民族文化》)。因而奉为神,建庙祭祀。
刘猛将军庙自南宋以来都颇为重视,因为关系到国民经济主体农业的兴衰,朝野为此都有祭祀的,并定于每年正月十三日始举办五至七天的迎神赛会。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江浙和安徽等地区旧庙的废墟上重建新庙,所塑刘猛将军,有明朝乌纱帽、大红补服的文官或戴鎏金盔着铁甲的武官等造像,并无统一模式。祭祀活动有增无减,还通过种种舆论深化刘猛将军的特异功能,“光绪三年,飞蝗自江北而南,及祷于神。嗣闻土人相传,蝗之来者有群鸦迹其后,遂驱而之”(民国《川沙县志》)。
刘猛将军有如此驱蝗灭蝗威力,又有这么众多的善男信女,那么他究竟归在谁名下最为合适呢?
(盛巽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