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香山东麓的碧云寺,与风光秀丽的香山公园相毗邻,离城约20多公里,古寺依山而建,面临一片平原,层层殿堂,金碧辉煌,苍松翠柏,林木繁茂。远望“万峰围阁殿,碧色净如云”,诗情画意无限,明人马汝骥对碧云寺赞美非常,导诗云:“西山台殿数百十,侈丽无过碧云寺。创构土木元自谁,山川是昔主人异。”自古以来碧云寺就是西山诸寺之冠。它是西山风景区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也是北京著名风景胜地之一。
相传碧云寺是金章宗玩景楼旧址。元代到i}}二年(1331)始建寺庙,初名碧云庵,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到阴代正德年间,太监于经和天启年间魏忠贤,均先后选此地为生扩,但因两人都获罪身亡,未能葬在这里。至清代乾隆年间曾进行大规模扩建。1949年以后也进行了修整。寺院从山门到金刚宝座塔,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六进院落,布局采取层层封闭形式,每进院落都各县特色,严整气派。全寺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土殿、释迎牟尼殿、孙中山纪一念堂(原为普明妙觉殿)、罗汉堂、金刚宝座塔等。
沿山路登碧云寺,在古色古香的山门外,蹲伏着一对雕琢精细,形象逼真的石狮。往前有一自石桥,桥下清清流水,周围古树参天,绿荫浓郁。过石桥拾级而上便到山门,入内正面是天土殿。殿内供奉一尊弥勒佛铜像,高2。 5米,铸于明代。佛像撇膝而坐,满面笑容,仪态慈祥。殿内原有四大天土像,现已无存。
出天土殿,经过钟鼓楼便到古寺的正院,院内有释迎牟尼殿,殿前有一雕栏金鱼池和两座六角形的汉白玉石幢,各高8米,传说是元代建寺时的“卖地券”。院内周围还有银杏、婆罗、白皮松等古树,枝繁叶茂,环境幽雅。殿内正面供奉释迎牟尼佛,左边为迎叶尊者和文殊菩萨;右边为阿难尊者和普贤菩萨。殿两侧塑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四壁顶上还有木雕内容为唐玄类西天取经的生动故事,表现了云山缥缈的神仙境界。
在释迎牟尼殿的左边跨院内有罗汉堂,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仿照杭州西湖的净慈寺修建的。在罗汉堂的正面出轩,塑有四大天土像,形体健壮,神态威武。罗汉堂内共有塑像五百零八尊,除五百罗汉金身外,还有七尊神像在堂内的过道里,另一个只有30多厘米高蹲在房梁上的济公。相传因为济公来迟了,辈份又低,没有坐位,只好蹲伏在房梁上,这里的罗汉大小与普通人相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清代较好的木雕艺术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