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炼金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章 重新认识产品驱动(9)(2/2)

    外贸导向型的中国制造,没有市场营销、销售渠道等产业链下游资源优势,是一种“无腿”甚至“无脑”的制造。这些外贸企业想转型内销,绝大部分难以成功,根源就是这种制造不是“智造”。

    那么,一直在营销战争中成长的中国内销企业,为什么落入产品同质化的漩涡里去了呢?

    这些企业不仅不投入创新性研发,甚至缺乏创新意识,逐渐失去了对标思维,陷入低水平的自我复制循环,最后迷失了自我。表现在产品上,就是越来越缺乏有差异性、有亮点、有销售力的产品。

    我们强调,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者有能力进行创新,制造差异性的产品;或者就是紧紧盯住领先(领导)品牌的核心产品,进行对标学习、模仿、超越。

    选择了后者的中国企业,大部分获得了安全的增长:一贯以产品不创新为策略的步步高,总是在领先品牌形成足够的市场规模后选择性地出手,以功能相同,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夺取市场份额。

    如步步高推出的针对中低收入女性消费群的oppo音乐手机,其竞争力就是山寨手机的成本优势,运用韩式风格迎合哈韩族,以广告、价格优势、终端拦截三板斧切入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同样是步步高旗下的小家电业务单元——步步高生活电器,最后却落得个整体出售的结局,为什么呢?

    步步高生活电器失败的原因,正是由于步步高豆浆机等,没能在生活电器品类市场中,建立与九阳、美的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元素、定价、终端、广告,步步高生活电器都没有超越九阳和美的,失败的结局在所难免。同样,步步高的电话机、电纸书、mp3/4等业务单元,也会面临这种没有比较优势的尴尬局面。

    步步高的成败案例说明,对标策略的成败,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是否有这种策略思维,而是要真实地找到与领先产品构成差别的、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是概念,必须是真实存在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