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有一年之气色。有一月之气色。有一日之气色。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①。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②。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③。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④。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⑤。【注释】
①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主,主宰;主要之神。人以气为主,就是人以气为其主神,换言之,气主宰着人。“气”作为一种生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依据。所以说“气”是人的生命主宰。于内为精神,即“气”的内在表现是人的精神,而“精神”则是人的观念、情感、意志、气质、风度、胆魄等的综合体。于外为气色,即“气”的外在表现是人的气色。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人以气为自身的主宰,气在内体现为人的精神,在外则表现为人的气色。
②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淡,指气色纯清明薄。长,指青年时期。明,指气色光而洁。艳,指气色丰而美。素,指气色朴而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的气色变化是像俗话说的“少年时期气色纯而薄即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光而洁即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丰而美即气盛色艳,老年时期气色朴而实即气实色朴”。
③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春青,青属木,木色尚青。青色,即白中透青的苍翠之色。夏红,夏属火,火色尚红。秋黄,秋属金,金色尚白,白虽得正,却非所宜(因白为凶色),宜者黄色,以土生金,不失其正,而脾属土,养脾以移气。冬白,冬属水,水色尚黑,自虽得正,却非所宜(黑则肾亏),宜者白色,以金生水,不失其正,而肾属水,固肾以养元。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贯穿一年的气色,俗话说的“春季气色宜青,夏季气色宜红,秋季气色宜黄,冬季气色宜白”,就是这种气色。
④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朔,朔日,指阴历每月初一。森发,如树木枝叶之盛发。望,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隐跃,若隐若现。“朔”为日月相会之日,月至此渐趋于圆,有树木盛发相,所以说“朔后森发”。“望”为日月相望之日,月至此渐趋于隐,有若隐若现之相,所以说“望后隐跃”。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贯穿一月的气色,俗话说的“朔日之后如枝叶盛发,望日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
⑤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早青,这里的意思是气色初发。清晨起床之后,人开始活动,气色便随之复苏,所以说“早青”。昼满,白天气色充盈。晚停,傍晚气色将伏。暮静,夜间气色安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有贯穿一天的气色,俗话说的“早晨气色开始复苏,白天气色充盈饱满,傍晚气色渐趋隐伏,夜间气色安宁平静”,就是这种气色。【译文】
气是一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之神,在人体内部表现为人的精神,在人体表面表现为人的气色。气色有多种形态:其中有贯穿人的一生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少年时期气色为淡,所谓的淡,就是气稚色薄;青年时期气色为明,所谓的明,就是气勃色明;壮年时期气色为艳,所谓的艳,就是气丰色艳;老年时期气色为素,所谓的素,就是气实色朴”,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年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春季气色为青色——木色、春色,夏季气色为红色——火色、夏色,秋季气色为黄色——土色、秋色,冬季气色为白色——金色、冬色”,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月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每月初一日之后如枝叶盛发,十五日之后则若隐若现”,就是这种气色。有贯穿一天的气色,这就是俗话说的“早晨开始复苏,白天充盈饱满,傍晚渐趋隐伏,夜间安宁平静”,就是这种气色。【智慧解析】
“人以气为主”,是说“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的地位;“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一内一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存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观察“气”的门径,也指明了“精神”与“气色”的实质。
人一生要经历漫长的路程,大致说来有四个时期:幼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老年时期。在各个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变化都有一定差异,有些方面甚至非常显著。表现在人的肤色上时则有明暗不同的各种变化。这就如同一株树,初生之时,色薄气雅,以稚气为主;生长之时,色明气勃;到茂盛之时,色丰而艳;及其老时,色朴而实。人与草木俱为天地之物,而人更钟天地之灵气,少年之时,色纯而雅;青年之时,色光而洁;壮年之时,色丰而盛;老年之时,色朴而实,这就是人一生几个阶段气色变化的大致规律。人的一生不可能有恒定不变的气色,以此为准绳,就能辩证地看待人气色的不同变化,以“少淡、长明、壮艳、老素”为参照,可免于陷入机械论的错误中去。
人的生理状态和情绪,常常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而这种内在变化就会引起气色的变化,所以季节的不同、气候的变化,人的气色也不同。所谓“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取其与四时气候相应所作的比拟。应该说,这种比拟颇为准确。
春季,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绿色遍野,春情萌发,人类的生存此时最为强烈。按照五行之说,春属木,木色青,于人则为肝,春季肝旺,所以形之于色者为青,青色,生气勃勃之色也。
夏季,赤阳高照,天地为炉,人类的情绪,此时最为激动。五行上夏属火,火色红,于人则为心,心动则气发,气发于皮肤呈红色。
秋季,风清气爽,天高云轻,万木黄凋,人类受此种肃杀之气的感染,情绪多凄惶悲凉。秋属金,金色白,“金”为兵器,“白”为凶色,虽然得正,却非所宜。宜黄者,以土生金,不失其正,而脾属土,养脾以移气,所以说“秋黄”。
冬季,朔风凛冽,砭入肌骨,秋收冬藏,人类生活,此时趋于安逸,冬属水,水色黑,于人则为肾,肾亏则色黑,不过其色虽得正,却非所宜。宜白者,以金生水,不失其正,而固肾以养元。
“一月之气色”,随月亮的隐现而发,初一之日后,气色如枝叶之生发,清盛可见,十五之后,气色就若隐若现,如月圆之后,渐渐被侵蚀而消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