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写诗用韵也应这样,应把“元”字这一韵另外拿出来,和“繁”、“孙”区分为三个韵。用“十三元”中的韵,第一句用“元”韵,就用“元”韵用到底,凡是涉及“繁”、“孙”这两个韵的字就不要用“元”韵。用“繁”韵、“孙”韵时也是这样。违反韵律是写诗的人最忌讳的事,没有因为用韵太严格反而招来别人指责的情况。
○廉监宜避
【原文】
侵寻、监咸、廉纤三韵,同属闭口之音,而侵寻一韵,较之监咸、廉纤,独觉稍异。每至收音处,侵寻闭口,而其音犹带清亮,至监咸、廉纤二韵,则微有不同。此二韵者,以作急板小曲则可,若填悠扬大套之词,则宜避之。《西厢》“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王忏》”。一折用之者,以出惠明①口中,声口恰相合耳。
此二韵宜避者,不止单为声音,以其一韵之中,可用者不过数字,余皆险僻艰生,备而不用者也。若惠明曲中之“揝”字、“搀”字、“燂”字、“臜”字、“馅”字、“蘸”字、“■”字,惟惠明可用,亦惟才大如天之王实甫能用,以第二人作《西厢》,即不敢用此险韵矣。初学填词者不知,每于一折开手处,误用此韵,致累全篇无好句;又有作不终篇,弃去此韵而另作者,失计妨时。故用韵不可不择。
【注释】
①惠明: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一个人物,性格粗豪。
【译文】
“侵寻”、“监咸”、“廉纤”这三个韵都属于闭口音,不过“侵寻”韵和“监咸”韵、“廉纤”韵比起来,“侵寻”韵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到收音时,“侵寻”韵虽然是闭口音,但声音仍然有些清亮,而到“监咸”、“廉纤”两个韵就稍微有些不同。用“监咸”、“廉纤”两个韵写急板小曲还可以,如果填写悠扬的大套曲子,就应避开这两个韵。《西厢记》里“不念《法华经》,不理《梁王忏》”。一折中用这两个韵,是因为它们出自惠明的口中,声音和人物性格恰好契合罢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