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第三(7)
但我认为,把几支旧的曲子串成一个新的曲子终究是填词最低等的招儿。只要文采好、音律正,即使曲牌名旧到极点,也终会让人觉得新奇喜欢。如果用非常新非常美妙的曲牌名,却填进去一些平庸、陈腐、怪僻的曲词,谁会觉得它好呢?写得好坏在内容,不在曲牌的名称。
○鱼模当分
【原文】
词曲韵书,止靠《中原音韵》一种,此系北韵,非南韵也。十年之前,武林陈次升先生欲补此缺陷,作《南词音韵》一书,工垂成而复缀,殊为可惜。予谓南韵深渺,卒难成书。填词之家即将《中原音韵》一书,就平上去三音之中,抽出入声字,另为一声,私置案头,亦可暂备南词之用。然此犹可缓。更有急于此者,则鱼模一韵,断宜分别为叮
鱼之与模,相去甚远,不知周德清当日何故比而同之,岂仿沈休文诗韵之例,以元、繁、孙三韵,合为十三元之一韵,必欲于纯中示杂,以存“大音希声”之一线耶?无论一曲数音,听到歇脚处,觉其散漫无归,即我非置之案头,自作文字读,亦觉字句聱牙,声韵逆耳。倘有词学专家,欲其文字与声音媲美者,当令鱼自鱼而模自模,两不相混,斯为极妥。即不能全出皆分,或每曲各为一韵,如前曲用鱼,则用鱼韵到底,后曲用模,则用模韵到底,犹之一诗一韵,后不同前,亦简使可行之法也。
自愚见推之,作诗用韵,亦当仿此。另钞元字一韵,区别为三,拈得十三元者,首句用元,则用元韵到底,凡涉繁、孙二韵者勿用,拈得繁、孙者亦然。出韵则犯诗家之忌,未有以用韵太严而反来指谪者也。
【译文】
词曲可以依据的韵书只有《中原音韵》这本。它讲的是北曲的音韵,而不是南曲的音韵。十年之前,武林的陈次升先生想要弥补这个缺陷,于是写《南词音韵》这本书,快要写完的时候又放弃了,让人非常惋惜。我认为南曲的音韵很深奥、难以捉摸,很难写成书。作词曲的人如果从《中原音韵》这本书里的平、上、去三个音中,把入声字抽出来,另外当成一个声,把它放在自己的案头,也可以暂时供写南曲曲词之用。但这件事还可以先缓一缓,还有比这件事更急迫的事,那就是“鱼模”这一韵,绝对应该分开成为两个韵。
“鱼”和“模”相差很远,不知道周德清当时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作为一韵。难道是效仿沈休文《诗韵》的做法吗?把“元”、“繁”、“孙”三个韵合为“十三元”中的一个韵,一定要在简单中表现出繁杂,以保存自己“大音希声”的特点吗?不要说在一支曲子中用了几个音韵,听到停顿的地方让人觉得散漫没有中心,就是我们这些人把它放在案头,当做文章读,也会觉得里面的字句拗口、听起来不好听。如果写词曲的专家想使自己的文字和声音相媲美,应当把“鱼”韵当做“鱼”韵、“模”韵当做“模”韵,两个韵不混淆,这才很妥当。即使不能把这两个韵完全区分出来,也应该每支曲子各用一韵,如,前一支曲子用“鱼”韵,就一直用“鱼”韵用到底;后面一首曲子用“模”韵,就一直用“模”韵用到底。就像一首诗用一个韵,后边诗歌的韵不同于前边诗歌的韵,也是简便可行的方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