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音律第三(3)(2/2)

    古往今来评论文学的人,看到戏曲剧本时,都应当换副心肠,另外制定一些评判的标准。要知道戏曲创作的艰苦,把它写出来十分不容易。写的时候,文章中的文字好像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别人那儿借来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不能被利用,到处受人牵绊。不像诗赋、散文能让作者任意疾书,不受牵制。戏曲有七分好的地方,就能算它十分好;如果戏曲达到十分好,就比得上其他文体的二十分好。

    我不是为戏曲作家说好话,实在是想要主持公道。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就请写作的人选择一个题目,先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再填一首曲词,比比哪种写起来容易,哪种写起来难,哪个写得好哪个写得坏,就可以知道我说的话没有错。然而写得困难容易自己知道,而写得好坏还必须让别人辨别。

    戏曲中音律写得最差的,要数南本《西厢记》。凡是写戏曲的人,应该以它为戒,而不应当做学习的榜样。南本《西厢记》不仅仅音律是这样,文字写作也是如此。请准许我详细地说。说到写曲词,先不谈杂剧,只说全本戏。其中文采好、音律也好的曲词,没有超贡本《西厢记》的。南本《西厢记》一出来,就把最好的文字变成最差的文字、最美妙的音律变成最不美妙的音律。推究写《南西厢》的最初用意,也情有可原。不过是因伪本《西厢记》虽然是戏曲中写得好的作品,人人称赞,但只能配乐演唱,不适合台上表演;只适合弋阳腔、四平腔,不适合用于昆调,因为它是北曲而不是南曲。

    先让我说说其中的原因。北曲中的一折戏只为一个人设,虽然有几个人在台上,唱词却只由一个人唱,从来没有你一句我一句的情况。弋阳、四平等唱腔,字数多、乐曲短,一下子就唱完了,又是由一个人开始唱、几个人接腔,所以名义上是一个人在唱,实际上是几个人唱。所以演潮本《西厢》很容易。昆腔调子悠长,一个字抵得上几个字,每唱一支曲子,又必然是一个人从头唱到尾,没有帮腔的人。把那么长的整部曲子交给一个人唱,即使他有铜喉铁齿,能担当这种重任吗?这就是说北本虽然写得好,但不适合用南方的腔调唱。写南本《西厢》的人,本来是想填补这个缺陷,于是把北本《西厢记》中的文词割裂,增添对白,把北本变成南本,撰写出南本《西厢记》这部作品,也可以说他是善于利用古人,喜欢传播好事的人。然而,我认为,这个人对于《西厢记》原来的作者来说,可以说他既是功劳之首又是罪魁祸首。所谓功劳之首,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人,那么这出戏就只有被俗气的演员争着演唱,高雅的曲子不被世人知道,可怜作者的一片苦心,作品虽然被传唱实际等于被湮没。所谓罪魁祸首,是因为他把贵重的皮袄剪成了碎片,把一块上等的金子变成了烂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